大家好,江苏省大学排名2021最新排名表-江苏省大学排行榜2021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江苏省大学排名2021最新排名表-江苏省大学排行榜2021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破纪录!江苏16所双一流全部进入全国前百强,不愧是“苏大强”
江苏省不仅经济实力强,高校的实力也是一流的。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发布,让江苏高等教育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全省16所“双一流”高校首次集体跻身全国前100强,刷新省级高校集团作战的最佳战绩。
这一成就不仅巩固了江苏“中国高等教育大省”的地位,更以“全员晋级”的强势表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总数上来看,今年江苏共有19所高校闯进全国前百强,其中双一流院校占16所,非双一流院校占3所,不管是入围全国前百强高校的总数,还是双一流院校的表现,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江苏进入全国前百强的高校比较多,但顶尖高校较少,进入全国前50强的高校只有5所,分别是位列第6位的南京大学、第16位的东南大学、第36位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38位的南京理工大学和第46位的苏州大学。
这5所学校是前50强的“钉子户”,虽然有些学校的排名和往年相比有略微波动,但变化不大,他们其实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综合实力,既不会突然跌落神坛,也很难在名次上实现更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今年进入全国前50的高校少了两所,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其中南京医科大学去年位列第48位,今年位居第52位,南京农业大学去年位列第49位,今年退至第53位。
江苏省处于前百强中间梯队的高校比较多,像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河海大学,这几所高校的实力相差不是很大,所以他们的排名每年都会有波动。
像去年被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压一头的江南大学今年则实现了反超,江南大学位列全国第51位,比去年提升了4个位次,而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均有下滑,今年两校分别位居全国第58位、第59位。
排在第80~100位的高校占到了8所,分别是第81位的南京邮电大学、第82位的江苏大学、第86位的中国药科大学、第90位的南京林业大学、第91位的扬州大学,第94位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第95位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中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不是双一流院校,但他们已经是全国前百强队伍中的常客。
在前几年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似乎是江苏双一流院校进入全国前百强的困难户,每年总会有一两所学校拖了后腿。
像2021年、2022年、2023年没有进入前百强的都是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到了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实现逆袭,进入全国前百强,南京中医药大学依然没有进入前百强,反而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跌出前百强。
2025年,“困难户”南京中医药大学也实现了逆袭,该校去年在全国的参考排名是第138名,而今年则提升至第94位,排名提升幅度是非常大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逆袭,也使得江苏16所双一流院校首次集体步入全国前百强方阵,彰显了江苏高校强大的综合实力。
江苏高校的“满堂红”,既是百年文脉的厚积薄发,更是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主动变革。当“双一流”从个体突破升级为集团优势,“苏大强”正在书写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范式。这片诞生过顾炎武、钱伟长的土地,或将孕育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下一代答案。
2024最新211大学排名,南京理工大学第3南航第2,第一出乎意料?
2024纯211高校排名解读:南理工、南航崛起背后的真相与择校建议
当我们谈论大学排名时,往往只关注那些赫赫有名的985高校。然而,对于无数莘莘学子而言,”纯211”大学同样代表着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选择。2024年最新排名数据显示,江苏高校表现尤为亮眼,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势占据纯211排名前三甲中的两席。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考生和家长又有何启示?
南航与南理工:同城竞技,各显神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此次排名的第二名,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自动化等王牌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录取分数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仅江苏省物理类录取分数就从2021年的600分攀升至2024年的643分,三年涨幅达43分。这背后是考生和家长对其专业实力与就业前景的充分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南航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样出色。大量毕业生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重点单位,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这种”学历+就业”的双重优势,正是其排名稳居前列的核心竞争力。
紧随其后的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防七子”之一,在兵器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武器系统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等专业,可谓”王中王”。录取数据显示,其2024年物理类最低位次为10322,历史类最低位次仅为3681,彰显出极强的生源吸引力。
南理工的优势不仅在于国防军工领域。随着近年来对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的持续投入,学校的学科布局日趋合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发展路径。这种传统优势与时代热点的有机结合,正是南理工能够在众多211高校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排名之外: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大学选择?
然而,大学排名只是选校参考的一个维度。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我们需要审视的因素远不止于此。
首先,专业匹配度应当是首要考量。以南航为例,其航空航天类专业2024年录取分数线高达655分,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则为605分,相差50分之多。这一差距背后,既有专业热度的影响,也有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的差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当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分数优势,寻找最适合的专业方向。
其次,城市发展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南京作为江苏省会、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不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也较为均衡,为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相较之下,部分地理位置偏远或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即便拥有优质的211高校,毕业生的发展路径也可能受到一定局限。
最后,学校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匹配同样重要。南理工作为军工背景高校,校风严谨,纪律性强;南航则更注重创新与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不同的校园文化会塑造不同的人才,考生应当思考:哪种环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未来展望: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并重的时代
纵观2024年纯211大学排名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趋势:那些能够将传统学科优势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的高校,正在赢得更多关注与认可。无论是南航的航空航天技术,还是南理工的国防军工专长,都在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交叉学科增长点。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子们,我想说的是:大学排名固然重要,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更为关键。在这个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并重的时代,选择一所能够提供优质专业教育、丰富校园生活、广阔就业网络的大学,才是明智之举。
无论你最终选择南航、南理工,还是其他211高校,都请记住: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非终点。真正决定你未来高度的,永远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
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怎么选?老师告诉你
在软科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上,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都跻身到全国大学100强的名单当中,着实让人啧啧称叹。要知道,我国有115所211大学和147所双一流大学,而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既不是211,还不是双一流,竟然能进入到前百强,必有过人之处。
那么,问题来了,都能进入全国百强的浙工大、广工大、南工大,如果放在一起PK的话,谁能更胜一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毕业生平均薪酬PK
在中国薪酬网更新的《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7725元,排在第121名;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7076元,排在第127名;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5004元,排在第196名。
2、权威排名机构排行榜上的排名
软科排行榜:浙江工业大学排在第62位,南京工业大学排在第94位,广东工业大学排在第96位。
校友会排行榜:浙江工业大学排在第77位,南京工业大学排在第85位,广东工业大学排在第105位。
US世界排行榜:浙江工业大学排在第560位,南京工业大学排在第560位,广东工业大学排在第586位。
3、优势学科PK
第5轮学科评估结果至今都没有公开,我们只能看第4轮的学科评估情况,根据了解,这两轮的学科评估结果差别不是很大,因此第4轮的学科评估结果仍然有参考价值。
第4轮学科评估,浙江工业大学有20个学科上榜,其中A类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A-);南京工业大学有16个学科上榜,其中A类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A);广东工业大学有13个学科上榜,其中A类学科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A-)。
从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多少看,浙江工业大学有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南京工业大学有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工业大学有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4、王牌专业PK
浙江工业大学有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广东工业大学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南京工业大学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校友会对这3所大学的专业评估情况是:浙江工业大学有1个专业评为中国七星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应用化学、机械工程),8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有2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8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有2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
还有一些数据也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比如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保研率、办学经费等,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就不一一比较分析了。
大学录取分数的高低也能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里我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省份吧,看看山东省的考生是如何选择的。
1、各分数段上的专业分布数量
(1)录取分数线超出590分的专业,浙江工业大学有4个,广东工业大学有4个,南京工业大学有4个。
(2)录取分数线超出580分的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有12个,广东工业大学有9个,浙江工业大学有8个。
(3)录取分数线超出570分的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有20个,浙江工业大学有12个,广东工业大学有11个。
(4)录取分数线超出560分的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有26个,浙江工业大学有18个,广东工业大学有15个。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排序与上面分析的办学实力排序并不一致。
2、这3所工业大学最受山东考生欢迎的10个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97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95分、机器人工程595分、知识产权593分、能源与动力工程589分、储能科学与工程588分、智能制造工程588分、会计学587分、机械工程586分、化学工程与工艺584分。
浙江工业大学有:计算机类599分、机器人工程595分、电气类594分、机械类591分、物理学类(物理与光电信息类)588分、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类)581分、药学类(2011计划创新实验区)580分、国际经济与贸易580分、金融学579分、材料类579分、生物工程类579分。
广东工业大学有:计算机类595分、自动化类594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93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90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87分、机械电子工程586分、人工智能585分、会计学582分、能源动力类582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75分。
大学好不好,就业见分晓!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这3所工业大学的就业情况。
1、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2024届毕业生的总人数是8688人(本科毕业生4634人、研究生毕业生4054人),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91.16%,本科毕业生的深造率是48.68%。
从地域分布来看,79.0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浙江省就业,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等。
参与社会就业的毕业生共被3488 家用人单位录用,其中1340 人(24.19%)入职世界企业500 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
从毕业生流向单位的行业领域看,27.85%的毕业生流向制造业,14.19%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94%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8%流向教育行业,7.13%流向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32%流向金融业,3.97%流向批发和零售业,3.7%流向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27%流向建筑业。
从毕业生流向单位的性质看,60.32%的毕业生流向民营企业,18.45%流向国有企业,15.96%流向机关事业单位,4.96%流向外资企业。
毕业生录用人数较多的单位包括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国家税务总局、浙江大华技术、中国建筑集团、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浙江华海药业、三花控股集团、杭州银行、海天塑机集团、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中国移动、国家电网、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
2、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2023届毕业生的总人数是12691人(本科毕业生9225人、研究生毕业生3466人),18.6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从地域分布来看,89.8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广东省就业,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包括了上海市、北京市和浙江省。
从毕业生流向的行业领域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制造业(21.44%),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46%);毕业研究生主要行业流向为制造业(31.38%),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74%)。
从毕业生流向单位的性质看,本科毕业生22.75%流向有限责任公司,13.82%流向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的国有企业;毕业研究生19.19%流向有限责任公司,15.08%流向股份有限公司。11.52%的本科毕业生流向中国 500 强、世界 500 强单位就业,16.73%的研究生毕业生到中国 500强、世界 500强单位就业。
根据校方跟踪统计数据显示,本届本科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 81.91%、86.70%、77.83%;本届研究生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 85.71%、88.13%、81.65%。
3、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都去哪里了?
南京工业大学没有公开发布最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只是公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比如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91.48%,其中36.7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
要想了解其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我们只能看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以此管中窥豹吧。
本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91.18%,44.94%选择协议和合同就业,31.62%选择国内升学,3.76%选择出国出境留学,10.73%选择灵活就业,0.13%自主创业。
65.82%的本科毕业生在江苏省就业,66.79%在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21.85%在国有及集体企业就业。从毕业生的行业领域分布来看,制造业占比23.14%,建筑业占比22.7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10.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9.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2.65%,教育、金融业分别占了3.38%和2.78%。
本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人数是6815名,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为607人,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为723人,就业人数较多的重点单位包括中国建筑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苏宁易购集团、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等。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看官对这3所工业大学的有关情况已经比较了解了,您更喜欢哪所大学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用户评论
﹎℡默默的爱
这个排名榜太直白了!我所在的南京大学确实比别的院校厉害很多,科研实力和师资力量都很强。不过还是要保持低调,毕竟成绩是实力的证明,不需要靠排名来炫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终于等到这个排名表啦!从小就梦想去南京大学读书,现在看到它还在榜首,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目标!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能考上这所学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我关注了好久江苏省的大学排行榜,今年感觉像是在刷豆瓣热搜一样,每年的排名波动很大!很多高校都在拼命加码建设,为学生的未来拼尽全力,不过大家也要注意自身的特色发展,不要只追求短期排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城°
作为一名985的大学生,我倒是觉得排名什么的不是那么重要。大学好不好在于学习氛围、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江苏省内高校各有优劣,要看自己更看重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大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这个排名表真是太不全面了!只看一些数据就断定大学的水平,忽略了很多非数据可以体现的因素。比如学校的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都比较重要,我觉得需要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看了这个排名表后感觉江苏省内人才济济啊,很多高校都有很强的实力。希望各位学子们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在理想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为什么排名不显示具体的分数?仅仅看名次根本没什么参考价值。还是要公布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数据才能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排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这个排名表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太注重科研实力,忽略了艺术院校的发展水平。很多艺术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胜一筹,不应该被低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江苏省大学排名每年变化很大啊,感觉越来越难抉择了!想要读研究生还需要关注学校的研究方向和导师资源。希望排名表能够更加细化,提供更多元的评价指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我印象中常州大学的图书馆一直很厉害,这次排名居然这么低,很难让人接受!难道是今年评估标准变化太大了?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从这个排名表来看,其实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比如苏州大学在医学领域就很出色,而徐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能方面更是具有优势。大家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江苏省的高校越来越强大呀!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优秀的学子走出江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这个排名表让我感觉有些“浮躁”,很多学校都过于注重排名,反而忽视了教育本质。我认为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才,而不是追名逐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我觉得评判一所大学好坏,不能只看排名,还需要结合个体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比如一些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选择艺术类院校,而喜欢科研的学生,可以考虑更注重科研实力的大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希望这个排名表能是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成为学生选择大学的唯一标准。各位考生们要理性看待排名,多关注学校的师资、专业设置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り。薆情海
今年排名变化很大,感觉很多高校都在积极转型升级!希望每所大学都能坚持办学初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这个排名表很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江苏省的高校水平。但是也建议在评级标准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