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小型私立学院。墨绿色的山坡上,横竖排列着几栋英式灰色建筑。天气炎热,男女学生端着托盘,从后门走出,干脆坐在草地上。女孩们光着脚,光着大腿,晒黑的脸和脖子迎着午后的阳光。总有那么一两个留着长发、嘴唇上长着年轻胡须、沾满面包屑的男孩,边跳舞边说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甚至时不时发出尖叫声。去美国之前,我努力学习了不下6年。然而,这段伊甸园般的青春对话,我能听懂的还不到一半。相比之下,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等词汇只相当于小学二年级。
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拖着两个破箱子穿过雪还没有融化的草坪。一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好,给我指路。到了宿舍,我沿着走廊走着,寻找着写着我名字的房间。两个穿着睡衣的女孩带着灿烂的笑容向我跑来,伸出双手向我打招呼。这个矮个子女孩的名字叫丽贝卡,她微笑的眼睛让我在接下来的两三周里做着无尽的白日梦。
二
我想象中的美好事情并没有在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甚至第二年、第三年发生。大约第三周,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些不对劲。第一学期结束时,我开始痛苦地意识到,虽然是名校,虽然我有幸拿到了奖学金,但我的四年本科生涯恐怕会无比孤独、压抑、压抑。虽然每到周末,校园里就充斥着摇滚乐和叫喊声,我交到小女朋友的机会就会极其渺茫。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看大食堂你就明白了。
学院有数千人,每个学生独立工作,自由选课。修读同一门课程的学生经常会混淆彼此的名字。因此,除了队和剧团之外,食堂内的三个大小不等的餐厅就成为了唯一建立和确定大家社交圈的场所,也是建立学生等级关系的战略场所。大概是这样的:你是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尖子生,成绩全A,你的家庭甚至可能并不比其他美国同学的家庭更差,但如果你在大学待到第三年,你很可能他在自助餐厅闲逛或者独自坐在角落里吃饭。
并不是人们不友善。我自己很快就习惯了微笑着说“嗨!”给陌生的女孩。空洞的热情,随之而来的是粗心,环顾四周,目光和注意力迅速转移。工作多年后,我逐渐意识到,即使是一个崇尚民主平等的移民国家,也仍然需要建立等级制度。由于贵族和平民的身份并没有长期确定的定义,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机制。美国社会的等级划分从青春期开始,有一个极其隐蔽、残酷的竞争过程。每个孩子都要参与游戏,而成功与失败的指标绝不仅限于所谓的一目了然的学业成绩或家庭财富。最重要的指标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长大的孩子极难适应或理解的两件事:——酷和性感!
三
为了充分说明这个小型大学食堂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景观,我必须为你创建一个单词表。我上学的时候,任何版本的英汉词典都没有对这些词对应的解释。然而,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勉强融入美国青少年生活的最低要求。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人不会受到太多无辜的心理伤害:
书呆子:这个词的词根未知。最合适的音译是“努尔”。一般指书呆子、白痴。一个穿着老式衣服、说话很文艺、胸前插着几支彩色圆珠笔的怪异男孩;一个戴着眼镜、患有严重近视、热爱自然科学的女孩。
JOCK:“乔克”也。红脸,金发,体格健壮,热爱运动,忽视作业,爱喝啤酒,鄙视诗歌艺术之类娘娘腔的东西。
兄弟会:“福瑞蒂兄弟。” “FRAT”是“FRATERNITIES”的缩写,其名称通常以希腊字母开头。在一些昂贵的私立学校中,兄弟会制度是大量富家子弟进入社会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原始网络。
前总统乔治·W·布什曾经所属的耶鲁大学骷髅会就是一个例子。申请加入联谊会,必须经过严格的入会仪式,比如:喝几大桶啤酒;冬天赤身裸体跳进混有啤酒和粪便的大坑里;招募三名以上女孩在几个小时内遮住屁股或生殖器签名等。
荡妇:“荡妇。”顾名思义。
DYKEBITCH:“DYKEBITCH”。性失意的年轻男孩用来指某些女孩的贬义词。特指行为和穿着过于男性化、言语和行为偏离典型女性范式的女孩。
四
我们食堂里最大的餐厅叫“Jock”,是“兄弟会兄弟”和追他们的“辣妹”的专属领地。中间的餐厅大多是犹太孩子、学医、法律或政治左倾的富家子弟。他们带有较重的“极客”色彩,但并没有完全脱离以大宅为代表的主流。和他们一起出去玩的女孩介于“阴户”和“装饰性婊子”之间。如果你贸然去不该去的房间,当然不会有人把你赶出去;但每个人的眼神和坐姿中都会流淌出某种信息,将你包裹起来,让你坐立不安。你自己就会知道,下次最好不要来。
剩下的小房间是所谓的“奴儿”或“达克”人挤在一起吃饭的地方。每个沦落到小房间吃饭的人,都在各个战略制高点之间来回穿梭,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组织来接纳他,也无法在类似的弱势群体中找到基本的安全与温暖。经过多次挣扎,无果地寻求更高的职位,我最终混在了一大群来自印度和东南亚的学习工程或经济的孩子中。男生大概有十几个,女生几乎没有。如果你还是不愿意拒绝这最后一组,你就只能一个人吃饭了。
后来我见过丽贝卡几次,总是依偎在一些大运动员的怀里。她仍然对我灿烂而清晰地微笑。 “你好!”她说。但她始终没能说出我的名字。
整个大学二年级的时光让我回想起来都难以忍受。每个周末和每个假期,我都会看到其他情侣亲热,背着包去小火车站。心里的痛苦和愤怒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开始喜欢独自坐在图书馆的地下室里阅读战争史,这让我热血沸腾。
我给北京的老朋友写信,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对美国的敌意逐渐增强,记忆中的北京是纠结的、破碎的、不完整的。
几乎所有在美国长大的青年男女都必须经受这样一场特别无情的考验。重点年龄段:12岁至20岁;考试地点: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公立或私立高中(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本科学习的前两年)。这场酷与不酷的危险竞赛的获胜者,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改变一切,回应数百个请求,享受明星中明星般的待遇。而那些被淘汰、被大家认为“不酷”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一句话:没人注意你,就到角落里呆着吧。苦海无边无际,无边无际。
一般来说,亚裔男孩在美国青年文化的隐性等级制度中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换句话说,它们通常是最低的。底线:女孩不想看到它们。那些男孩通常学习努力,心地善良,可能有点害羞。这些都不是缺点。然而,在美国青少年生活的特定格局中,在性感竞争和酷炫竞争的大博弈中,这类男孩过去、现在、将来很可能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弱势群体。
本科三年级的暑假,我去纽约实习。我被挤在期货交易室里一群嚼着雪茄、大声咒骂的犹太人中间。我的目光注视着面前的七八个屏幕,仿佛全神贯注。我时不时跑去给他们买杯咖啡,或者复印半份文件。到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很多字典里找不到的词汇,包括屏幕上的虚拟数字和犹太人闪烁的眼睛。
六
那年夏天,我住在一个和手提箱差不多大小的小房子里。工作忙碌,却收获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信。我在一家二手书店找到了两本书。我爱不释手,买了它们,一直读着。其中一本是三岛由纪夫生平画册。 45岁切腹前,三岛依然肌肉发达,目光锐利,手中握着锋利的武士刀,头上缠着一条写有“七生报国”字样的细腰带,充满了凶猛和凶狠。阳刚的杀气。另一本泛黄的旧书是《许国璋英语》。书中一位老战犯的两句话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总的思路是:资产阶级讲求理性;然而,资产阶级的情妇、千金们却总是渴望被暴力意志所侵犯、强暴;因为资产阶级的阶级灵魂的本质是虚伪和自我压抑。
临走前,老板跟我谈话。他秃顶,驼背,戴着近视眼镜,说话时双手在空中挥舞,就像华尔街版的伍迪·艾伦。这个人是我的学校朋友。他说,公司想收购投行,有一个项目要招人,需要的只是MBA。但是去他妈的奶奶,我会告诉他们,你也可以尝试一下。我薇薇退了出去,感觉脊背发凉,无法抑制颤抖的狂喜。
回到大学后,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新的形象。西装外套很贵,但是很脏。衣领翻起,袖子卷起,脚上穿着一双朋克歌手穿过的黑色皮靴。效仿三岛,在头上系一条深蓝色细丝带。再次去自助餐厅,远离那些“铁石心肠”的人、左翼环保主义者、“装饰”的女同性恋以及十几岁的亚洲工程师和经济学家。与任何人交谈都要有礼貌,态度冷淡,目光锐利,不置可否。
有一天,我百无聊赖,回到许久不见的小饭厅。因为去得早,周围没什么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大步朝我走来,眼里洋溢着清凉的笑容。发型变了,换成了纽约街头白领女孩的优雅发型。她是丽贝卡。
两年多没见了,她的脸还是一如既往的清透丰润。我想伸手去触摸它。然而,根据新的自我形象,一个人应该保持矜持和冷漠。她显得很尴尬,犹豫了很久。最后,她说毕业后要去纽约工作。
什么样的公司?广告、品牌推广,她说。好吧,我点点头。然后他盯着窗外,数了四秒,感觉炎热已经到来。我转过头,表情没有变化,只是语气变得温和:我们可以见面,一起玩。沉默了一秒,我又补充说,我也要去纽约工作。她的眼神里流露出喜悦,轻轻地点了点头。看来游戏已经改变了,我猜。我把一张皱巴巴的餐纸推向她,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微笑。 “给我你的电话号码。”我问道,没有留下任何怀疑的余地。
七
大学最后一年,我的成绩很差,差点没拿到毕业证。但我过着幸福的生活,认识并成功地实践了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原子化的、人造的大众社会。每个人从小就必须学会为自己设计不断更新的包装和品牌,否则就会被边缘化、被淹没。什么是酷?
酷意味着炫耀。假装自己很强大,以至于压倒了别人。假装忘记自己是谁。忘记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是一件坏事。我也遇到过很多愤怒的亚洲年轻男性,我想说,兄弟,我理解你的痛苦!生气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规矩。但是,不要拖着同胞为自己的心理挫败买单。不够男子气概或不够酷。
用户评论
经典的对白
标题有点夸张了,我觉得这和国籍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个人选择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感觉作者有点以偏概全了,不能因为一部分人就说所有人都会变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我觉得作者可能只是针对自己身边的一些例子,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留学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这种标题太容易引起争议了,还是应该理性看待留学生群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文章里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中国人留学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我觉得标题有点标题党,内容倒是挺真实的,很多留学生确实会变得功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行为也不一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作者应该多讲一些正面例子,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国留学生的现状。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文化差异确实会带来一些影响,但不能说中国人一到美国就变坏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我觉得这种现象不只是中国留学生,很多留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判所有中国人留学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心锁爱
文章内容有点偏激,希望能看到更全面、更理性的分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说中国人一到美国就变坏了太绝对了,应该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文章提到的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我觉得文章标题有点偏激,但文章内容还是能引起思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留学生群体本身就复杂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环境对人确实会产生影响,但人的本性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者应该更关注留学生的积极面,而不是只看到负面现象。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就否定一个人的价值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