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最新 2020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

大家好,2023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最新 2020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23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最新 2020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美国排名中国大学50强:浙大喜悦,华科湖大成电赢麻!深大第21

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国内外有很多大学排行榜,在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是英国美国和中国的排行榜。其中代表美国出战的排行榜是USnews。2024-2025全球高校排行榜已经发布,内地高校表现如何呢?一起来看一下各校表现,排行榜较长,放置于文末

图源:USnews

01

内地高校整体情况

内地高校在USNews排行榜上,之前表现较一般。USnews在2023年曾经停止排名一年,时隔一年后再度出山,内地高校表现惊艳。面对中国高校的成绩,美国佬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

此次排名中,中国高校上榜数量位居全球第一。9所内地高校进入全球前100强,比2022-2023榜单多了5所。进入全球前200强的有25所,比上次多了11所。

前10名高校,顺序为:清华、北大、浙大、上交、国科大、中科大、复旦、南大、华科、中大。

清华北大稳居世界第一梯队,犹如北大校园的华表图腾,成为中国高校在世界进步的标志。不过在USnews榜上,两校差距比其他榜单大。清华全球第16名,北大31名。缺少强大工科的北大,确实与清华在对抗上有些吃力。例如在北大在会议论文得分排名全球第11,清华全球第1,显示了在信息领域的差距。

图源:北大官媒

浙大是非常喜悦的,又在一个国际榜单上成功晋级top3,离站稳内地top3又近了一步。让人惊艳的是华五齐齐杀入全球百强,意味着双一流战略下,内地高校进军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加快。

从名单来看,美国对中国高校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南科大、上科大两所特殊类型的高校上榜,连民办高校西湖大学都有研究数据。所以如何看待美国人的这个榜单,需要从美国人的排名指标体系去理解。

排名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主观分数:研究声誉占25%;客观分数:科研占75%。研究声誉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取得。科研主要指的是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总量、质量以及国际科研合作等细分指标的综合分析。

02

部分院校情况

浙大、南大

浙大文理工医农最全面、实力最均衡的内地高校,本次排名全球第51名(内地第3),超过了老对手上交,甩开了南大。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主要还是因为在论文上表现惊人。论文(期刊、会议)进入全球前5名,高被引位居全球第7名。浙大25年预算经费超330亿,充足的经费为引进一流师资提供了资源。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浙大虽然排名全球第51名,主要是靠论文领域拿的分。在全球声誉得分上,位居全球第98名,显然对浙大的主观印象还没有跟上客观数据的进步。

南大作为文理优势的院校,工医还在发展中,能取得如此成就还是很厉害的,成功进入全球百强。USnews排行榜在排名方法论中特别提醒医药领域发论文要高于其他学科,所以没有强大医学的院校在排名上是很吃亏的。16个一流建设学科足以说明南大的实力。备注: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华科、湖大、成电

华科紧追南大进入全球百强,内地第9名,成为华五之下第一校。在内地高校排行榜上,华科也经常进入前10名。作为工医强校,在以论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中,华科进入前10并不让人意外。在论文总量、高被引等指标上均进入全球30强。华科在ESI排名位居内地第7(中大ESI排名第6,USnews排名内地第10)。与综合排名不同,华科的全球声誉排名仅有306名。华科在电气、机械、光学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顶流梯队,在医学领域属于国内第一梯队。

湖南大学是一匹大黑马,排名内地第12名。按照目前的进步速度,很快就能冲进全球百强了。湖大在其他排行榜上表现并不算突出,尤其是内地排行榜上排名较后。湖大近些年布局新工科的步伐加快,加速建设科创港校区。在科研成果上十分耀眼,2020年以来获得7项国家三大奖(其中一项一等奖),在电气、土木、机械、控制等领域实力不俗。

电子科大从世界231名前进到153名,上升78名。与湖大情况类似,成电在其余排行榜上表现并不算突出。在USnews榜单上,排名如此靠前,最大的贡献来自于会议论文。会议一项位居全球第4名。信息领域尤其是计算机领域发会议居多,符合成电作为电子信息强校的特点(信通、电科国内顶流)。

南科大、西湖、深大

南科大属于深圳市办的新型研究型高校,规模不大只有1万余人。能位居全球第157名,更多的是与其学术表现有关。在学术榜ARWU上全球排名101-150名,在深圳市强大的财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流的师资力量,其中两院院士57人,国际fellow73人,杰青55人。最新软科排名全国第32名。建校刚10年就入选了双一流,足见其实力。深大的情况类似,作为深圳市办的高校,经费位居地方高校第一名(25年本部75亿,不含附属医院)。ARWU排名全球151-200名。

西湖大学作为内地社会力量办学高校进入全球视野,说明民办高校的发展大有前途。西湖大学在引进世界一流师资力量上位居国内最前排位置。这所2017年才成立的高校,在2024年获批博士点、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冲击双一流打下坚实基础。在2024年,19项原创性成果陆续产出并发表在包括《细胞》《自然》和《科学》在内的顶尖学术期刊上.

图源:西湖官网

04

回顾与建议

USnews排行榜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对于在内地读书的学生没有啥用处,用人单位不会按照排行榜来选人。只有留学生回国求职时候可能会用到。

大学排名,看看即可,不可用作选校依据。国内读书来说,落实到具体选校上,同层次院校更多地应该看心仪专业所属的学科评估和一流建设学科情况,行业就业声誉等等。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非自制的图或表均来自公开网络资料,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202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供2025年高考考生参考

1.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年版已发布 – 2024年6月发布)

清华大学: 全球第25名 (中国内地第1)

北京大学: 全球第27名 (中国内地第2)

复旦大学: 全球第36名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第51名

浙江大学: 全球第52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球第90名

南京大学: 全球第141名

同济大学: 全球第216名

武汉大学: 全球第252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球第256名

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24年版 – 2023年9月发布,2025版预计2024年9/10月发布)

清华大学: 全球第12名 (中国内地第1)

北京大学: 全球第14名 (中国内地第2)

复旦大学: 全球第43名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第43名 (并列)

浙江大学: 全球第55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球第57名

南京大学: 全球第73名

南方科技大学: 全球第=166名

华中科技大学: 全球第176名

武汉大学: 全球第190名

3.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23年版 – 2023年8月发布,2024版预计2024年8月发布)

清华大学: 全球第22名 (中国内地第1)

北京大学: 全球第29名 (中国内地第2)

浙江大学: 全球第33名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第46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球第54名

复旦大学: 全球第67名

中山大学: 全球第79名

华中科技大学: 全球第88名

中南大学: 全球第93名

南京大学: 全球第94名

4.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2023-2024年版 – 2023年10月发布,2024-2025版预计2024年10月发布)

清华大学: 全球第23名 (中国内地第1)

北京大学: 全球第39名 (中国内地第2)

上海交通大学: 全球第89名

浙江大学: 全球第93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球第102名

华中科技大学: 全球第109名

复旦大学: 全球第116名

中山大学: 全球第117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球第196名

南京大学: 全球第219名

发布时间:上述列出的都是最新已发布的排名(主要是2024年或2023年底发布的)。名为\\”2025\\”的排名(如QS2025)实际是在2024年6月发布的。

排名波动:大学排名每年都会有变化,不同排名体系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差异很大(如科研、教学、师生比、国际化、声誉、论文引用等),导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榜单上位次可能相差较大。

参考价值:排名是了解大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的一个参考,但绝不是唯一标准。选择大学时,务必结合:

专业实力: 你想学的专业在该校的水平如何?(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估、各学科领域排名)

地理位置: 学校所在城市是否适合你的生活和未来发展?

校园文化: 学校的氛围是否与你的性格和期望相符?

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 学校能提供哪些资源和机会帮助你实现目标?

录取难度: 结合自身成绩和条件评估可能性。

三所地方顶尖工大对决:广工大vs南工大vs浙工大,谁才是隐藏王者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工科院校成为高考生与家长眼中的“香饽饽”。然而,除了清华、哈工大等顶尖名校,还有一批“低调实力派”工科大学——它们虽非“双一流”,却凭借学科特色、地域优势和产学研实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隐形引擎”。

本期,我们聚焦三所地方工科强校: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从办学底蕴、学科实力、科研平台到就业前景,全方位解析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助你找到最适合的“工科赛道”!

一. 办学底蕴

广东工业大学

学校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合并而成。

广东工学院起始于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1959年广东电力学校、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合并组建广东水利电力学院。1962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学院 。

广东机械学院起始于1956年建立的广东省机械学校。1977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升格为广东机械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东院)起始于1957年建立的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后几度更名。1985年定名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91更名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

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渊源可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后陆续更名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1994年至2001年,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和浙江建材工业学校陆续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南京化工大学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几番更名,于1923年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后陆续更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1958年拆分出来,单独创建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可追溯到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后陆续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机师学校,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1年迁址南京市,次年扩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升级成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小结:三校均为地方强校,南工大系出名门,历史更悠久,浙江工业起步较低,发展驶入快车道,后来居上,广东工业基础夯实,发展全面。

二. 学科实力(参考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广东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学科评估情况:

A-:控制科学与工程

B+:机械工程

B: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

B-: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C: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C-: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学科评估情况:

A-: 化学工程与技术

B+:机械工程,工商管理

B: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

B-:设计学,应用经济学,

C+: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C: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评估情况:

A:化学工程与技术

B+: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B: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B-: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

C+: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化学

C:建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小结:从学科评估结果、ESI自然指数情况来看,南京工业大学综合学科实力与浙江工业大学实力相当,强于广东工业。但广东工业控制,机械方面领先,而且电子,IT通信各学科全面发展。

三. 优势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依托珠三角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产业)。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契合浙江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产业)。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化工与材料特色突出)。

四. 科研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方面)

2个国家地方联合科研平台: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IT方面)

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重点实验室,感融合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IT方面)

12个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化工方面)。

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机械方面)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制药方面)

16个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方面)

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电子方面)

2个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化方面)

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化工方面)

1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小结:南工大在化工材料领域科研平台最强,广工大聚焦智能制造,IT应用等,浙工大侧重绿色化学与生物医药。

五. 综合排名(参考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广东工业大学:全国第97名;

浙江工业大学:全国第70名;

南京工业大学:全国第84名。

(注:排名存在波动,需结合具体学科参考)

六. 地域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优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实习与就业机会多(华为、腾讯、广汽等企业聚集),国际化程度高;

挑战:省内竞争激烈(与华南理工等名校资源分流)。

浙江工业大学(杭州)

优势:杭州数字经济发达(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政策扶持力度大,生活环境宜居;

挑战:省内受浙江大学压制,省外知名度有限。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优势:长三角中心城市,高校资源密集(南大、东南大学等),文化底蕴深厚;

挑战:省内竞争激烈(南航、南理工等工科强校分流资源)。

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综合实力最为突出,坐落于经济强省浙江省会杭州,发展及就业前景优越。在浙江省内工科领域,其就业竞争力仅次于浙江大学,稳居地区第二梯队。对于非全国性重点高校而言,区位优势至关重要,尤其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定位策略更为适用。浙工大的整体优势可与中西部普通211高校比肩。结合地理位置、学科实力、硬件设施、区域地位及发展潜力等因素,该校堪称四所高校中的最优选,尤其适合南方学生。

推荐对象:倾向于长三角数字经济、化工制药领域,且重视生活便利性的学子。

广东工业大学:地处老牌一线城市广州,虽本地有华南理工、中山大学等四所双一流高校,广工在区域定位中位列第三梯队。虽非211或双一流,但得益于广东省雄厚财力及“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持续投入,其工科就业表现亮眼。珠三角地区就业机会丰富,薪酬水平具备竞争力,是一所低调务实的高性价比工科院校。

推荐对象:志在珠三角发展,对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等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老牌工科强校,具备211高校的学科底蕴,但因南京聚集了12所双一流及211高校,竞争激烈,遗憾未能跻身双一流行列。其分数线仍保持高位,尤其在轻工、化工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科研平台与学术资源丰富。但对南方学生而言,其性价比略逊于浙工大。

推荐对象:专注化工、材料等传统工科方向,并重视科研资源与学术环境的学生。

好的,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来说有所帮助。

关于2023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最新 2020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漫长の人生

这个排名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对于选择大学的我们来说,这份榜单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但我觉得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兴趣来决定最终的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怕挣扎

每次看到这种排行榜都有一点纠结,排名好一点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比如个人喜欢的专业可能不在高排行的学校里,还是需要多方面考虑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这个排名跟我去年看到的差不多呀,感觉变化不大。不过还是要关注官方的学校信息和相关指标,这份榜单只能作为参考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没想到去年排名领先的那所大学今年跌出前几名了,看来各学校都有各自的发展路线吧!希望今年能看到更多新兴高校上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2023年综合类大学排行榜一出,就有很多讨论了,这个排名毕竟是针对综合实力的评判,但对于文科、理科等不同学科专业来说排名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大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课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这份榜单让我更加清楚想要自己去哪所大学了,目标院校就是目标院校!希望以后能够努力考上心仪的学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对于这类排行榜,我觉得还是要多看几个版本比较全面一些,每个指标都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的,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学校的实力和特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看到自己读大学的地方没有排名前列,心里有点失落。但其实我知道排名只是参考的,学习氛围、老师水平、资源配置等等都很重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这个排名还比较详细,除了综合排名外还有很多细分排行榜,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学校,很帮助我下一步的大学规划。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迷人的危险

总是感觉这些排行榜都像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啊,去年看到的排名跟今年好像也没太大区别。还是希望有更多原创性、更有深度评价指标的榜单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抓不住i

对于想要考研的学生来说,2023年的综合类大学排行榜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校的硕士研究实力,挑选更合适的院校进行学业规划。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我的家乡有一所大学上榜了,感觉很得意啊!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这些榜单也可以激励着高校不断提高自身建设和教学水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打个酱油卖个萌

排行榜排名只是参考依据,不能说完全决定大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等综合因素。建议大家慎重选择合适的大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很多时候我感觉这些排行榜比较注重名校效应,忽略了一些新兴高校的快速发展,希望以后能更加全面地衡量和评价大学的实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这份榜单让我对很多学校了解更多了解,对于これから选择大学的学生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先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区域在哪个榜单上,再深入了解学校的其他信息和条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看到排名变化,也看到了各高校不断的发展进步,这很让人期待未来教育行业的更多进步和创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焚心劫

对于一个想了解大学整体实力的学生来说,这份排行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快速了解很多目标院校的基本信息。当然还需要结合多种资源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