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澳大利亚11月是什么季节、澳大利亚11月有什么节日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内地第一个,人少景美,就在深圳
清明小长假,气温回升,到了最适宜出门踏青的时节。一条曾探访3个各具特色的植物园,生机盎然的景致背后,是一群“造园人”对自然保护的坚守。
位于深圳的苔藓园,摄影:谢锐星
喜欢长在水边的匐灯藓
幽苔园,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苔藓园林。200㎡的面积,覆盖着30多种苔藓,这座园林位于深圳仙湖植物园,被评价为“像世外桃源中的世外桃源”。钻研苔藓植物近40年的学者张力,带我们探寻其中苔藓的千姿百态——它们像一座座森林,雨水滴落、蚂蚁爬过、孢出,森林中蕴藏无限的动态和生机。
位于香格里拉的高山植物园
高山植物园不同季节时的景观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位于3340米的滇西北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植物园。创始人方震东从事植物工作40余年,是著名的滇西北植物及植被生态学家。当年,账上只有4万块钱,他靠拼命接活,四处筹钱,建造起中国第一家由民间非营利机构管理的植物园,抢救性地迁地保护了超过400种当地特有的高原植物。
位于上海的荒野植物园
“巡园”是郭陶然每天最重要的事
85后的郭陶然,是一名生态修复师,2019年,他在上海郊区租下一块荒地,17000㎡,租期10年,尝试以最少的人为干预,将这里修复、养成为一个“荒野植物园”。现在已有300多种乡土植物、80多种鸟类、以及超过500种昆虫在这自由生长。
在草长莺飞的暖春里,一起踏上一段回归自然的旅程吧。
幽苔园是中国内地第一座苔藓园林,坐落在自深圳最高峰梧桐山流下的一条溪流旁,前后花了2年时间建成。
张力,资深苔藓植物研究者、科普教育专家、自然摄影师,香港大学博士,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后
深圳仙湖植物园研究员、资深苔藓植物研究者张力回忆,建造幽苔园的契机,是2018年9月的一场台风。
当时,植物园里很多大树都被吹倒了,也正好为喜好阳光的苔藓“打开了一些天窗”。于是园林团队决定用这种“新的、自然的“方式来恢复被破坏的区域。
只喜欢长在腐木上的片叶苔,摄影:左勤
苔藓喜欢生长在倒木或腐木上,因此团队索性不将把倒下的树木移走。200㎡的幽苔园里,如今有30多个苔藓种类,有些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有些是团队从外边引进的。
羽藓
苔藓的形态差异很大。长得像羽毛的羽藓,是幽苔园里最优势的种类,不管是潮湿的环境,还是略微干燥的环境,它都能适应,景观效果也很好。
匐灯藓
匐灯藓,是最喜欢水的,溪流边基本上长的都是它,叶子很薄,很通透,非常美。
灰藓
灰藓,喜欢干燥一点的环境,比如石头上面,顶端有点发白,秋冬季雨水少的时候,它就像落叶一样,变成黄色红色。
镂空栈道
建园之初,园林团队的想法就是尽量减少人工的东西,包括走路的栈道都是网格状,底下是空的,雨水可以落下,小动物自由穿过也没有障碍。“我们尽量接近自然,接近苔藓生长的环境,让它们自由地生长。”张力说道。
打理苔藓园主要是控制杂草,因为杂草的生长速度要比苔藓来得快,室外的苔藓里经常有飞来的种子,园林团队就会人工来一点点拔草。
幽苔园里也有其他植物,如桫椤、兰花、秋海棠、小的蕨类植物等。也许在眼前这一处空间里苔藓是主角,但是转过一角,苔藓又会成为某个风景的配角。
“苔藓的特性就是不张扬,不会就一下子吸引注意力,但是如果细看,在某个风景里头,它带来一种很低调的美。”张力带我们一同俯下身,细赏其间的别有洞天。
早晚时分,阳光斜射到幽苔园,俨然是王维诗句中的景象:“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颇具几分禅意。
幽苔园的声音也独具特色。耳畔不时响起鸟鸣虫叫,脚下则是潺潺流水声。张力介绍,因为早晚有很多鸟儿到幽溪里头喝水,所以池塘这块被取名为幽溪小湿地,不仅有蜻蜓,蝴蝶,还有两栖爬行类、鸟类,超过20种生物栖居于此。
“世外桃源当中的世外桃源”,这是许多来访幽苔园的客人留下的评价。走进植物园里已是满目生机盎然,进入幽苔园则“像进入了更深的一个桃源”。
腐木合叶苔(云南),摄影:张力
孔雀藓(澳大利亚),摄影:张力
毛尖金发藓(坦桑尼亚),摄影:张力
“苔藓是地球上最早从水生环境登上陆地的植物,它逐渐地把荒芜的地球表面变得肥沃,其他植物、动物才慢慢繁衍起来。”这股由缝隙之中爆发而出的生命力,吸引张力投身苔藓研究近40年,拍下了超过1500种苔藓照片。
直到现在,他依然对这份事业满怀好奇与新鲜感:“有树荫的边坡上,小区的人行道旁,都能看到苔藓,靠得近一点,可能就会发现另一个生机勃勃的丰富世界。”
国内多数植物园以科研为主,而这座立于3340米山脉之上的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创始人方震东将其定位成香格里拉的“后备花园”。
很多珍稀物种,全世界只有在这里的野外才找得到。所以滇西北这一块被认为是低纬度、高海拔的物种基因库,是第三纪古热带生物区系的避难所和活化中心。
水母雪兔子
方震东在植物迷宫区
人为的过度采摘,土地利用格局改变,全球气候变化,在这些生态环境剧变之下,方震东担心香格里拉高原上的一些物种会因此走向灭绝。于是,他开始着手将部分野外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给它们一个安全的、可繁衍后代的环境。
“如果当真有一天,野外的物种消失了,那我这里有一个存档,能把植物园里的物种散播出去,到野外重建和恢复它们的居群。”
植物园试验田种植的中甸刺玫
比如香格里拉特有的中甸刺玫,原本属于极小种群,野外居群数量低于500株,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方震东在一个水库库区找到了它,收集了它的种子到植物园里育苗。
“从种子到种子”,这是植物园对保护成功的标准定义。找到植物,等待结果,收集种子,在植物园里育苗,再等开花结果,下一代的种子能够生长,才算一个完整的周期。
保育的每一步都会有意外,在高原环境中所需的时间则更为漫长。将中甸刺玫“拖出”灭绝的,方震东花了十年时间,现在这种香格里拉市花已经每年能繁育几千株到上万株的小苗。
园区内的黄褐鹅膏
拟秀丽绿绒蒿
西藏杓兰
如今,园子里已有620种原生的高等植物,迁地保护了400多种野生植物,不少于200种菌类,100多种鸟类。野生动物也正在回归,比如珍稀动物毛冠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和猪獾。
方震东在苗圃区
计划建造植物园时,方震东身上只有4万块钱。他开始拼命接活,“有一点钱,就造一点园”。
建园难,养园更难。运营植物园要耗费大量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一边要维护保育的植物,另一边员工的薪水又迟迟发不出,还拖欠了施工队的工程款,方震东只能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把家里‘洗劫一空’”。
直到2010年,方震东打听到一笔藏区专项基金,终于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在植物园成立的第十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程内容。
9-11月是采种时节,在树下绑一个网兜,收集种子
方震东和团队在雪山上,带着科考狗绿豆
方震东介绍,现在植物园的理念分为两个部分:对于珍稀物种,以繁育实现保护;对于有经济价值的,比如药用、园艺用的物种,以繁育实现利用。
除此之前,他和团队还承担了全球高山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监测(横断山脉段)的工作。这15年来,每隔7年,团队就会到高山上做样方,监测地温和植被变化。
方震东和儿子方晔在野外考察
因为从事植物保护,方震东结识了妻子拉姆,如今他们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儿子成为植物园新一任园长。
植物园团队里也有几位伙伴,从“小丫头小伙子时候”就开始跟着方震东,现在都成了高原植物专家。
高山植物园面朝纳帕海
虽说现在方震东不需要再借钱了,但植物园还是面临着很重的运营压力。
植物园设置了门票,20块钱,但没什么游客来。方震东说着,不免有些低落:“我们其实就在香格里拉著名景点纳帕海边,游客去那里玩,骑一次马都要180块。”
“我们主要的钱都花在保育和科研上,没有那么多钱去做观赏性的游览和网红打卡点。导游也不大愿意带游客过来,这里没有旅游产品卖。”
现在,方震东每年都会种大片的郁金香。虽说“投入十几万,门票收入两万块,又累又亏本”,但是郁金香观赏性强,他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希望由此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植物园逛逛。
方震东在指导年轻的科研人员拍摄标本
在方震东看来,“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遗产”,植物存在的一整套原理、化学结构、次生代谢产物,都可以被复制和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下这座植物园,有效覆盖到香格里拉区域的植物保护,但如果放大到整个青藏高原,“需要做的还有太多。”方震东说道。
“我们人类吃的住的呼吸用的,都是来自于植物,那么仅仅是花了一点力气,建了这么一个类似幼儿园一样的地方。可能大家以为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
上海郊区的浦江郊野公园的西扩区,人迹罕至。推开一扇小小的竹门,里面是一个气质特殊的园子。
郭陶 然观测园中的昆虫
我们在这见到了郭陶然,他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虫哥”。在新疆的乡间长大,“虫哥”从小就开始养动物,种植物。
大学时,他选择从“生命科学”转为学习“中国哲学”,因为他发现“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哲学理念,“和生态修复的思路很像”。
园子里活跃的昆虫
刻叶紫堇
老鸦瓣
苦楝树
2013年开始,他和同样着迷于生态修复的好友魏羚峰一起创立了“城市荒野”。2019年,他们租下了这片大约17000平米的林地,开始做物种保育的尝试。
保育的对象,是在上海已经生活千万年、称得上“土生土长”的植物、昆虫等等。因为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建设发展得太快,许多本土的动物植物都在逐渐消失。
郭陶然最初拍下的照片,一片绿色中多是喜旱莲子草和白车轴草等入侵植物,它们会无限扩张,挤兑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原本生长在这里的女贞树已经死亡,他说“其实很多公园或者花园都有这样的问题”。
有别于普通的公园,这个“荒野植物园”,不会为了追求美观而去刻意修剪、栽培植物,而是让本土物种在这里不受干扰地自由生长。
郭陶然还记得刚来的时候,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翻耕:去除入侵植物,为本土植物营造更多的生存空间。
基地功能分区
分别为草地(上左)、林下阴生植物群落(上右)、落叶树种群落(下左)、林中小溪(下右)。他们营造出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尽可能模拟了上海各地不同的生态
随后,他们把基地分成了七块,分成了常绿树种区、落叶树种区、常绿/落叶树种混交区、灌木区、草地、水系等等,尽可能地把上海不同的生态类型浓缩在这一个园区里。
再之后,他们又根据区域的划分,走访上海各地,寻找本土植物,并分几十批依次引入,尽量任其自由生长。
郭陶然在林中捡到了一个乌鸫的鸟巢
团队做了人工鸟巢,招引远东山雀
而当各种生态类型逐渐完善,自然会吸引许多“客人”前来:“除了少部分珍稀动物需要特意引入,大多数昆虫或鸟类这些,都自然而然会自己过来的。”郭陶然介绍。
这些“客人”迁居过来后,团队也会适应动物的需求对环境做出一些调整。
比如基地外围是垂直的河道,对于动物的饮水并不友好。“曾经看到一只小刺猬想喝水,结果一头栽进去,漂了好久才被捞上来。”于是他们自己动手,挖出了一条小溪,方便更多动物的栖息。
园中逐渐生活于此的鸟类
几年下来,现在这里大约生活了300多种乡土植物、80多种鸟类、5种两栖动物,以及超过500种昆虫,郭陶然几乎能叫得出每一个物种的名字。
郭陶然自己家的小院子。封控在家时,他在这个院子里做植物的观察和记录
郭陶然自己就住在附近的村里,“买不起别墅,但又想有个地能种植物,就在附近村子里找了个小院,里面也种着100多种植物。”
每天,他从自己的小院子来到基地这个大的院子,日复一日地“巡逻”。
郭陶然和“金花哥哥”
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大多都有非常好的学历背景——“蛙哥”周寅,是复旦大学植物学的博士;兼职毛毛则是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的遗传学博士研究生。我们到的那天,还见到了沉浸在昆虫世界中的“金花哥哥”,他是动物生态学硕士。
除了现有的基地,团队也在市区做了一些试验点,希望可以逐渐形成“生态廊道”——让鸟和昆虫可以由此及彼,最后形成一个密织的生态网络。
团队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夜间观察
为期一年的稻田观察活动
“城市荒野”常会组织一些小朋友的科普活动,郭陶然相信,“观念和知识的普及往往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可能见到一些成效。”
叶片上的鳃金龟、爬行姿势怪异的尺蠖、肚子形状不同的蜘蛛、会被母螳螂吃掉的公螳螂、水系边上的饰纹姬蛙……在科普活动中,团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这些生物的外貌特征、习性,很少有小朋友会显露出害怕的样子。
带小朋友们设计一个给刺猬的人工巢穴
郭陶然一直期待的是,即使在现代化程度如此高的城市中,人和本土的物种仍然能找到一种平衡的共处。
而当成长在城市中的孩子真正见过、接触过自然,“他们会知道,原来人类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还可以有另一种思路、另一种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编辑:陈必欣,责编:鲁雨涵,36氪经授权发布。
夏令时已经来啦!速看各国最新时间调整,提前做好申请准备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佑为大家介绍了冬令时的相关事项,今天要为大家梳理的是夏令时相关事项。
不管是在申请过程中,还是面试的时候,都涉及到具体的时间节点,想要顺利进行申请或者面试事项,就需要提前了解各国的时间安排,提前做好相关留学事项规划,好啦,现在进入正题。
什么是夏令时
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简称DST),也称为夏时制或日光节约时制,是一种为了节约能源而人为调整时间的制度。
在夏令时期间,时钟会调快一小时,以便更好地利用夏季的日光,从而减少照明需求和电力消耗。各国采纳夏时制的规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关于夏令时的设想,最早由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但现代夏令时于1916年由德国首次实施,目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减少煤炭消耗。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因自身国情以及实际需要的考量加入了使用夏令时的阵营。
夏令时采用情况:
- 北美、欧洲大部分国家,部分南美、澳大利亚地区目前仍在采用夏令时。
- 未采用地区多数为亚洲、非洲国家以及靠近赤道的地区(昼夜时长变化小,无必要)。
主流国家时间调整与变化
NO.1美国
根据美国的《统一时间法案》,夏令时从3月第二个周日持续至11月第一个周日(2025年结束时间为11月2日),也就是说从2025年3月9日凌晨2:00开始,美国大部分洲(除亚利桑那州、夏威夷等)的时间拨快1小时,变为3:00。
夏令时开始之后,我们与美国的时差(以纽约为例),从早13小时变成了早12小时,具体时差如下图(24小时制):
NO.2加拿大
位于北美的加拿大与美国的夏令时调整基本上是一致的,从2025年3月9日凌晨2点开始,加拿大的时间就会往前拨快一小时,变为凌晨3点。进入夏令时后,我们与加拿大的时差就从早13小时变为了早12小时,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为例,具体时差变化如下表:
NO.3英国
在夏季,人们会切换到英国夏令时 (BST),相当于 UTC+1:00。这些时间也适用于泽西岛、根西岛和马恩岛等英国属地,但不适用于直布罗陀,由于与西班牙的关系,直布罗陀实行中欧时间。
与整个欧洲一样,英国夏令时的转换发生在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以2025年为例,具体时间为3月30日凌晨1点),此时时钟拨快1小时至凌晨2点。我们与英国(以纽约为例)的时差从早8小时,变为了早7小时,具体时差变化如下表:
NO.4德国
整个德国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使用夏令时 (DST)。DST 期间从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到 10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结束,与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地区一样。德国夏令时使用阶段从2025年3月30日至2025年10月26日,德国的夏令时比英国晚1小时,从2025年3月30日凌晨2点开始,德国时间向前拨快1小时至凌晨3点。
进入夏令时后,我们与德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的时差将从早7小时变为早6小时,具体时差变化如下表:
NO.5荷兰
1916 年 4 月 30 日,德国成为第一个实行夏令时 (DST) 的国家。就在第二天,即 1916 年 5 月 1 日,荷兰也效仿了。荷兰的DST 期间从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到 10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结束,与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地区一样。
与德国一样,2025 年 3 月 30 日凌晨02:00,荷兰时间向前调整至3:00,进入夏令时后,我们与荷兰(以阿姆斯特丹为例)的时差从早7小时变为早6小时,具体时差如下:
NO.6:瑞士、意大利法国
瑞士、法国和意大利都属于欧洲,与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他们的夏令时开始于2025年3月30日凌晨两点,当到达两点时,时间会即刻变为凌晨3点,在同年10月26日时间会拨慢1小时,回归至标准时间。
进入夏令时后,我们与这三个国家(以首都为例)的时差,会从早7小时,变为早6小时,具体时差如下:
NO.7澳大利亚
夏令时 (DST) 用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和维多利亚州,但西澳大利亚州、昆士兰州和北领地不使用 DST。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欧美的季节气候差异较大,此时的澳大利亚已经进入夏令时的尾声,澳大利亚的夏令时开始于10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到次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2025年4月6日)凌晨3点结束,4月6日后澳大利亚将进入冬令时,时间将拨慢1小时。
夏令时阶段,我们比澳大利亚(以首都悉尼为例)晚3小时,具体时差如下:
NO.8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大洋洲,与澳大利亚的气候一致,目前也在夏令时阶段的尾声(4月6日凌晨3点将变为冬令时),与澳大利亚不同的是,新西兰的夏令时 (DST) 从 9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到 第二年4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夏令时阶段,我们比新西兰(以首都奥克兰为例)晚5小时,具体时差如下:
夏令时小贴士
1、一个国家不同的州区可能会在夏令时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保证时间的准确性,建议将时间的设置调整至具体的某个洲。
2、手机、电脑等设备通常自动调整时间,前提是选择好不同的时区,但机械钟表需手动调整。
3、夏令时调整可能导致短期失眠、疲劳或注意力下降。建议提前1-2天逐步调整作息,避免熬夜。
4、关于夏令时的相关调整事项,还需参阅学校官网,进行提前准备与规划。
11月最美旅行地,秋天快走了,你还不出发么?
11月,金色秋天与凛冽冬季交织,国内外的风景各具特色。据202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11月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5亿,同比增长15%。
在这五彩斑斓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天的魅力。草原上,金秋的颜色铺满大地。
赤峰,这座内蒙古草原上的小城,秋天的色彩更是美轮美奂。草甸草色呈现绿与黄两种主色调,绿的如海洋,黄的如锦缎,美不胜收。
香山红叶,每年11月初,市区内外由红叶和银杏主打的色彩盛宴开场,落叶铺就了美丽的彩色大道,让人无法自拔。 上海,这座魔都的秋天,藏在世纪公园的银杏里,也藏在武康路的梧桐里。
桂林公园的桂花香,秋霞圃的红枫,都让人沉醉其中。 杭州的西湖,秋天的颜色同样充满了绚烂的诱惑,环湖骑行,苏堤白堤漫步,都是不可错过的美景。
重庆,火锅、美女、夜景,这座城市的魅力无法复制。 泡茶馆、吃火锅、晒太阳,这里的“慢时光”让人流连忘返。
北海道,日本北国之秋的代表,金黄和火红交错,美得不似人间。巴厘岛,性价比极高的度假胜地,拥有唯美落日海滩和嬉闹人群。
新西兰,南半球春暖花开的季节,湖面碧波荡漾,阳光明媚。 曼谷,泰国的首都,自由、宽容、热情、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清迈,水灯节期间,万盏天灯徐徐升起,天空变成了深蓝色,荧荧灯火闪烁,如星空绚烂,如银河璀璨。 11月,是秋冬交接的季节,你能在云南见到反季的樱花,内蒙见到萧瑟的草原,日本见到满树的枫叶,澳大利亚见到花开的春天。
在这个季节,让我们错峰出行,躲避人潮,看看属于这个季节的最美景色。 互动问题:你最喜欢的秋天景色是哪里?为什么? 金句:秋天的美,美在收获,美在希望。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代价是折磨╳
去澳洲玩啊!我听朋友说十一月的澳洲天还是挺晴朗的,而且温度刚刚好,不像夏天那么闷热,秋天也不冷。想去体验一下当地节日庆典,听说澳洲有很多有趣的传统节活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澳大利亚11月是秋季, 这时间段好像不太适合去旅行吧?因为天气不太稳定,有时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雨绵绵。不过如果想欣赏到秋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十一月份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我一直觉得澳洲的节日太过于热闹了!十一月的节日庆祝活动简直让人望而生畏! 我喜欢安静一些的环境, 所以应该找个淡季去旅行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澳大利亚11月的澳洲是一个很适合旅游的好季节,气候温和宜人,而且很多地方会在这个季节举办一些有趣的秋季节庆活动,比如美食节、音乐节等等。我的愿望清单里就有一项是希望能去澳洲参加一个秋季狂欢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去年十一月我去过悉尼,感觉天气非常凉爽舒适。那段时间有很多节日活动,很多露天餐厅也都开了起来。澳大利亚的确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br>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我还真的不知道澳大利亚11月是什么季节呢?现在越来越热衷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了,看来要学习一下澳洲的节日文化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我去过澳大利亚两次,一次是在夏天,一次是在秋天。秋季的天气真是太棒了,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我觉得十一月去欧洲或者美洲玩更合适。澳大利亚这个季节气候变化比较大,可能会遇到暴风雨或极端高温天气。我个人更喜欢稳定的气候环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想去澳洲旅游可是要提前做好功课啊! 不同地方的节日时间和文化差异很大,11月在某个地区可能只是个普通的月份,在另一个地方却可能是狂欢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我觉得去澳大利亚旅行最好的时节应该是春天吧!气候适宜,风景优美。十一月这个季节就有点不确定了,需要考虑天气因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哈哈,我朋友跟我说过澳洲的本地节日很多,都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我真的想像一下现场感受那种热闹的气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澳大利亚11月的节日庆祝活动听起来很令人兴奋!不过,我还需要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传统习俗才能更好的融入当地氛围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我对澳大利亚的文化和历史很有兴趣。十一月正是澳洲很多重要节日的举办期间,想去感受一下当地的独特魅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去澳大利亚旅游真的要提前准备,因为每个月的节日都不同,11月份或许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节日活动!我更想了解一下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澳洲是个很想去的地方,特别是想体验他们独树一帜的节日文化。希望能有机会去参加他们的秋季狂欢节,感受现场气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我想亲眼看看11月有哪些特别的节日活动。我记得朋友说过那里有个传统的音乐节,真的很想去感受一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喜欢热带气候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在澳大利亚11月份旅行吧?但如果你是喜欢秋天景色的人,那么11月的澳大利亚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