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校园建筑介绍【斯坦福学校标志】

世界名校标志性建筑(三)

06【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新加坡

在弹丸之地的新加坡,这所始创于1981年的南洋理工,短短数十年便跻身于世界一流学府的榜单,足以令人惊讶。这应该归功于新加坡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毫不吝啬的投入,城市国际化的身份和学校不遗余力的高起点办学跨国合作,以及大学专业学科设置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成功的经验,也许并不能轻易复制。

南洋理工大学俯瞰

校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展现的是现代的风格,俯瞰建于山坡上的校园,布局整齐划一、色调淡雅亮丽、气势恢弘壮丽。其建筑群最大的特点是各主要单体建筑之间均设走廊连为一体,不论你身处任何区域均能四通八达地到达目的地,且不用承受日晒雨淋之苦。这其中的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大楼学习中心,被视为校园标志性建筑,其独到的创新理念和建筑表现手法,更被奉为现代建筑经典的教科书式案例。

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标志性的优美的弧形屋顶草坪

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The School of Art,Design and Media建筑设计别具一格,尤以弧形的屋顶草坪最具标志性。其拥有诸多有趣的曲线因素—与众不同的弧形屋顶草坪、景观花园和玻璃幕墙,赋予了建筑特殊的吸引力、丰富的外形和别具一格的感官深度。

与众不同的弧形屋顶草坪、景观花园和玻璃幕墙,赋予了建筑特殊的吸引力、丰富的外形和别具一格的感官深度

其由三个相连的楼体和一个下沉式广场组成,设计风格清新自然,使大楼巧妙融入周边景观

它打破了建筑设计传统的结构形式,由三个相连的楼体和一个下沉式广场组成,另设有一人工瀑布水池;波浪形绿色屋顶从地面升起,结合玻璃幕墙和清水模板墙,清新自然的风格与层层遮阴的结构,使大楼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周边的景观。

大学学习中心The Hive,俗称“小笼包”,外形酷似小笼包的蒸笼,而hive就是蜂箱的意思,整座建筑立面观之也像是层层叠加的蜂巢,它的设计理念是“绿色”与“交互”。

大学学习中心,The Hive,俗称“小笼包”

The Hive建筑立面外形外形酷似小笼包的蒸笼,故而得俗名“小笼包”

The Hive,hive就是蜂箱的意思,整座建筑立面观之也像是层层叠加的蜂巢

学习中心The Hive,从内部仰视

学习中心The Hive立面及内部空间、构造一览

学习中心The Hive立面及内部空间、构造一览

整个建筑没有正门,由一个宽大的公共中庭和12个圆塔连接组成,塔内共提供了56个不规则形状的教室。巨大的中庭、底层开放的架空空间、教室间的错落布局与通透的楼梯间结构,可最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来构建凉爽的氛围,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这便是所谓的“绿色”;而融合了阳台与花园的不规则空间与角落,形成了非正式、开放式的办公与学习场所,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授之间的学习讨论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无任何压印的氛围,这便是所谓的“交互”。

07【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本·东京】

日本东京大学,本乡总校区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俯瞰

东京大学创立于1877年的日本明治时期,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型大学,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其位处日本科教金字塔的最顶端。它的特点是学科门类无明显短板,在理、医、文、工等学科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在土木、建筑学领域更是居于世界最尖端队列。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建筑风格一览,极其的低调无华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建筑风格一览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建筑风格一览,现代风格建筑

东京大学建筑风格一览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建筑风格一览

东京大学建筑风格一览

东京大学建筑风格一览

然而校园环境似乎与其在土木建筑领域的身份地位并不匹配,位处东京本乡总校区整体呈现的是古朴的西式与现代风格的融合。例如这座被视为东大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安田讲堂,始建于1922年,纯钢筋砼4层结构,中央阁楼为8层。其量块化的形式加上哥特式的基调,赋予了大讲堂强调垂直性的外观设计,但整体古朴无华,基本看不到精华的哥特式雕刻装饰元素的影子。

安田讲堂,始建于1922年

安田讲堂

安田讲堂多角度一览

安田讲堂多视角一览

像类似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东京大学并不少见,可视其为简配版的西式古典主义折衷风格。又例如这座东京大学图书馆,极致朴素的西式古典折衷,除了拱形的立面门窗与稍许哥特式元素的点缀,整体几乎简化到接近现代的风格。其内敛含蓄、貌不惊人,饱经风霜且不加任何修饰,在一众世界知名学府图书馆建筑中呈现出罕见的朴素低调面貌。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建筑风格简约、古朴、低调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这应该是立面造型及装饰最低调的名校大学图书馆,没有之一

位于东京大学正门一侧的赤门,是为东大代表性象征之一,它是校园中不多见的日式传统风格建筑。赤门原为加贺藩的御守殿门,因御守殿门皆漆为朱红色,故而叫“赤门”。依古代日本习俗,御守殿门一旦受损便不能重建,而东京大学的赤门则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御守殿门,在东大建筑群中彰显出勿忘初心的寓意,其地位和份量对于东大不言而喻。

东京大学正门一侧的赤门,是东大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它是校园中不多见的日式传统风格建筑

东京大学的校徽颇为有趣,其图案由青黄交叠的两片银杏叶组成,源自于校园内栽植最为广泛的树种银杏树

秋季优美的遍地金色氛围,颇为惊艳

东京大学的校徽颇为有趣,其图案由青黄交叠的两片银杏叶组成,源自于校园内栽植最为广泛的树种银杏树。东大的本乡校区的银杏大道甚至成为了一处知名的赏银杏景观点,每逢秋季银杏叶染上金黄色时,从正门到著名的安田讲堂前的小路会变成浪漫的金色隧道,阳光透过树影落在两边古老建筑的砖墙上,构建出一幅精美绝伦的诗意画面。

08【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国·首尔】

首尔大学建筑风格一览,满眼的现代风格

创立于1924年的首尔大学,是为亚洲知名的顶尖研究型综合大学,韩国公认的最高学府,其前身为日本殖民前大韩帝国自身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并与日本殖民时期明治政府在此基础上创办的京城帝国大学有一定渊源。

校门较为有特色,韩文“首尔”字形的拆解

岁月悠悠,殖民时代已成记忆,1975年首尔大学老校区仅保留医学院,其余院系均迁至新的校区—冠岳校区。因此,新校区毫无意外地处处呈现出现代的风格特征,不过即便以当代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些现代甚至后现代建筑也并不算落伍,其模块化功能区域分割明显,空间组合错落有致,建筑线条简洁明快,立面效果无一雷同,彰显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方正平躺的“L”字造型架构于老馆之上

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立面细节及内部空间展示

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与老馆立面多角度展示

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及老馆立面细节多角度一览

首尔大学奎章阁,罕见的有歇山式大屋顶中式传统元素,立面简洁明快,现代风十足

纵观整个校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性建筑应该是这座中央图书馆,其体量恢弘甚伟,与老馆紧密相连。新馆高达8层,以方正平躺的“L”型架构于老馆之上,一侧端部为尺度较大的悬挑结构;几何菱状的立面装饰,间隔凹凸、错落有致,土豪金结合玻璃镜面的色调,使其别具一格;整体立面组合与空间处理设计中规中矩,但胜在气势与体量,与老馆组合浑为一体,在大学校园图书馆建筑中堪称巨无霸般的存在,使“图书馆是大学心脏”的理念在此处根植于人心。

09【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加州洛杉矶·帕萨迪纳市】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历史建筑一览,浓郁的西班牙地中海式建筑风格

创建于1891年的加州理工学院,是为小型私立综合型学府,规模虽小(在校本研学生仅2200人左右,每年仅招收240余名本科学生),但在世界理工界的学术地位与声誉足可与麻省理工比肩,在物理、航天航空、行星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更是公认为全美第一。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历史建筑一览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一览

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便是在此获得的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曾于此从事教研工作。

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建筑风格一览

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加州理工遍地为西班牙地中海风格建筑,这类现代风格的建筑也遍布校园

漫步于校园,你会发现许多建筑有似曾相识的印记:白墙红瓦,大型庭院的围合式群落,大量连接室内与外界的连拱长廊,没错,源自于西班牙地中海式建筑风格,之前介绍的斯坦福大学校园建筑也是这类风格,此类风格在美国西海岸颇受欢迎且较为流行。不过它的建筑立面装饰等细节处理显然远不及斯坦福那般精致,建筑语言表达简洁到似乎只剩下标志性的连拱长廊依稀可辨。

1左为斯坦福校园建筑,右为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建筑,同为西班牙地中海风格,显然前者更让人赏心悦目

同为加州的高等学府,同为源自于西班牙地中海的建筑风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园建筑堪称精美

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研究所

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大礼堂

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实验室

低调、毫不起眼的建筑,冷不丁就是一处重量级实验室

总体而言,校园遍布以上西班牙地中海式建筑以及大量现代风格建筑,普遍为低矮的2~3层结构。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贝克曼研究所,独特的白色圆顶贝克曼大礼堂,一众低调的工程、生物、科学实验楼等。但这座现代风格的密立根图书馆绝对是个例外,是校园最高的建筑,也是唯一一栋超过3层的建筑。

加州理工学院密立根图书馆

密立根图书馆一览

美国南加州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地带,因此建筑不能过高,不过学校拥有美国顶级的地震学研究所,可想而知,所有房子都是按照最高抗震标准建造的。别看密立根图书馆有10层之高,看似在地震中会有性命之虞,然而此楼的地下室也正是赫赫有名的地震研究所,经常用来模拟各种地震实验,很多学生常常在楼中写着作业就感觉楼在晃动,后来甚至都习以为常了。

10【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瑞士·苏黎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楼俯瞰

创立于1855年的国际知名学府,世界顶尖名校。它地处欧洲交通要塞,位于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苏黎世。它领衔推动了19世纪的欧洲建筑史,一众世界级的学者大伽在这里成长起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威廉·康拉德·伦琴、约翰·冯·诺伊曼等。这里拥有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中心,核物理学研究理论在这里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沉淀积累,却始终专注于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领域。

主楼侧立面与背立面俯瞰

主楼不同视角俯瞰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主楼及古城苏黎世眺望

主楼早期建筑形态,在19世纪初扩建之前还未有“大穹顶”的存在

而始建于1860年代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楼建筑,显然是这一非凡历史底蕴的见证者。从空中俯瞰,尽显恢弘、庄严与肃穆,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建筑前方 U 字形的体量围合出矩形广场,中段一座带有穹顶的半圆柱形建筑形体从中间突出,作为主入口;后方为“日”字形四方庭院围合布局,中央建筑前后连体与主楼门厅衔接。

主楼立面及内部表现,右图为现代改造后的场景

恢弘的主楼及前方飞驰而过的有轨电车

主楼立面及内部多角度一览

改造后的苏黎世联邦工学院主楼门厅及内部构造,下图为明显的钢筋砼结构工艺

建筑呈出现浓郁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经典的爱奥尼克式柱列、标准的半圆大穹顶与一字排开的拱形结构,彰显了新古典主义的身份。古典的立面与苏黎世老城风格协调融洽,从入口进入,林立的柱列与层叠的拱券夹杂着古典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悠久而又非凡的历史。

11【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University,法国·巴黎

四分五裂的巴黎大学

提到法国的知名学府,多数人本能地会想到似乎有那么一所巴黎大学,历史悠久到可追溯至约900年前,甚至是英国引以为傲的历史上第一所大学牛津大学,也是1167年从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的师生创立的。然而巴黎大学还健在?底子是在,不过早已在1970年代四分五裂地被拆分为13所独立的大学,甚至还编上了号第1至第13,现如今虽复有巴黎大学,但早已今非昔比。

俯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左下为校园外巴黎先贤祠中卢梭雕像

转眼到了新世纪第10个年头,眼看各类权威大学排名前50多数为英美霸榜,法国高等院校几近全军覆没,这令法国颜面扫地、如坐针毡,紧接着法国人启动了“卓越大学计划”,拟通过合并、分离重组高校及大学校、研究院所等措施以提升法国大学综合实力和国际知名度。于是在2010年诞生了这座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是的,它才走过了10来个年头,得益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第九大学等11所久负盛名、历史底蕴十足的院校、研究所成员,才成就了成立伊始便声名鹊起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主楼一览,低调无华的法式建筑及庭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主楼一览

不得不提其中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被誉为世界最小名校之一,是世界第一所以师范命名的高等学府,始创于1794年。名字可能让人产生误会,这只是初创时期的历史基本职能之一,事实上它是文理兼修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其在法国的名望犹如牛剑之于英国,哈佛之于美国,绝不夸张。不过相较于它的地位与声望,学院占地并不大,建筑也极致的普通平凡,既无恢弘大气之场景,亦无法式浪漫之元素,呈现的只有老旧沧桑、低调古朴的格调与萦绕其中的浓厚文化氛围。

1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美国·加州·伯克利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标志性场景

许多人可能没搞明白,一个大学的分校居然能挺进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30的榜单,那本尊加州大学为何不见其踪影?原来所谓的“分校”只是历史遗留的翻译误区,现如今的加州大学并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行政系统,也没有所谓的“主校区”,每一个校区都是一所独立的大学。把它翻译成伯克利加州大学,也许更贴切些。

校园俯瞰

校园俯瞰

俯瞰建筑风格迥异的校园建筑群

它是庞大的由10所公立研究型加州大学组成的行政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UC系统)一员,也是加州大学系统最早成立的院校,始创于1869年。它是美国公立型大学院校中的“常春藤”,亦为世界公认的一流顶尖学府,其与私立型的斯坦福、加州理工等院校共同支撑起与美国东部常春藤大学相比肩的西部学术脊梁。

伫立于萨瑟塔Sather Tower的8层观景平台,旧金山湾壮丽的景色在此一览无遗

校园建筑风格一览

代表性建筑一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地处旧金山湾区东北部,与旧金山、金门大桥等隔湾相对,依山傍海,景色壮丽。校园的中心是约翰·嘉伦·霍华德的美艺建筑群,楼群面朝金门大桥,希腊和罗马的古典纹样点缀其间,而早期西班牙教会留下的影响和从内华达山采来的花岗岩又赋予它独特的加利福尼亚风格。

约翰•嘉伦•霍华德的美艺建筑群,是为规划初期的核心建筑群

代表性建筑一览

校园建筑风格一览

校园建筑风格一览

现代风格建筑比比皆是,风格迥异,百花齐放

其按交叉轴线规划的休憩广场和林间草地分布在草莓溪的两处支流之间,周边遍植橡树、红杉、七叶树、银杏、桉树,给校园带来了别样的自然生机。霍华德的建筑群自成体系,而后人又有不断加以补充,随着20 世纪校园不断拓展,使其整体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格,装饰派、现代派、后现代派和其他建筑流派百花齐放。

萨瑟塔Sather Tower,始建于1914年

萨瑟塔Sather Tower与壮丽的旧金山湾背景

萨瑟塔Sather Tower与钟楼内部

以萨瑟塔Sather Tower为背景的加州伯克利分校标志性景观

校园深处的中心广场中矗立着著名的萨瑟塔Sather Tower,亦称之为钟楼The Campanile,其共有13层通高307英尺(93.6米),建成于1914年,是世界第3高的钟楼,也是伯克利加州大学最显著的标志。站在8层的观景台,旧金山湾壮丽的景色在此一览无遗。

萨瑟门Sather Gate,始建于1909年

萨瑟门Sather Gate,不但是迈入“学习之城”的象征,更是走进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遗产的入口

而古老的萨瑟门Sather Gate,始建于1909年。宽阔的中央大门部分呈拱形,拱形上雕刻有门的名称以及一椭圆形的月桂花环。花环中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大学五角星,象征着发现和知识的传播;大门设有四个水泥支撑的花岗岩支柱,顶部装有可发光的玻璃地球仪;支柱的间隔形成三个装饰性的青铜拱道,门的周围则是古典式花岗岩栏杆。虽为通往校园的大门,但并未有门,其不但是迈入“学习之城”的象征,更是走进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遗产的入口。

Doe纪念图书馆Doe Memorial Library

Doe纪念图书馆Doe Memorial Library

南楼South Hall,伯克利最古老的建筑

南楼多角度一览

生命科学楼

维勒教学楼WheeIer Hall

建筑学院的粗野式风格,特点是裸露的砼外观、不加修饰的粗犷风

Sproul Hall,现为办公大楼,这曾经是学生运动的中心场地,如今此处常有聚会、抗议和演讲

有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专用停车位

斯坦福大学湖边丹宁屋 Ennead Architects设计

丹宁屋(Denning House)由Ennead Architects的建筑师理查德·奥尔科特(Richard Olcott)设计。其使用定位是作为斯坦福大学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Knight-Hennessy Scholars program) 成员的聚集处,并提供让学生们交流想法并发展领导才能的空间。新建筑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会议、教学和用餐场所。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可以满足从自习到会议和大型活动等诸多需求。

建筑选址在拉古尼塔湖(Lake Lagunita)湖边。这个地点有着它不同寻常之处:之前曾经是停车场,周围环绕着茂密的加州橡树林。设计方案从场地本身特征入手,通过反转场地功能,将大型公共空间,如餐厅、教室和休息室安排在二楼。在二楼的设计中,他们充分利用了场地周边的壮观的景色,下部的一楼则是安排了行政管理、会议和后勤所使用的空间。

深圳“小斯坦福”来啦!深中泥岗校区建设收官在即,九月开门迎新

南都讯记者孙雅茜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高颜值加高科技,这样的“未来校园”即将在深圳秋季开门迎接新生。目前,被誉为深圳“小斯坦福”的深圳中学新校区——深圳中学(泥岗校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项目已通过消防验收和竣工初验,教学区、宿舍区均合格通过室内环境检测,正在与校方协商按分栋分层办理移交工作。据悉,深中泥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深圳中学2020年高一招生计划达2140人,较2019年增加1340人。

红砖灰瓦打造花园式百年校园

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深中泥岗校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共投资约13.7亿,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区、地下车库、文体楼、食堂、学生宿舍楼、STEAM活动中心等建筑。

相比传统校园,深中泥岗校区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上均有所突破和创新。该校区借鉴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建筑风格,按照“一心两轴三区”的规划,将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及生活区。校园建筑充分与自然结合,将地面与地上两组庭院通过开放的阶梯连为一体,整个学校变成一个巨大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花园,红砖灰瓦的巧妙运用又尽显岭南建筑的古典美。

据介绍,该项目的外墙采用陶土烧结砖,使用寿命长,经得起“百年校园”的考验,但外墙砖构造做法复杂且工序交叉多,对施工组织与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安全施工等要求高,项目运用BIM施工模拟技术,有效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项目结合岭南文化,屋顶采用斜屋面灰瓦的工艺,彰显岭南建筑风格。

教学区相互连通建“智慧校园”

教学区共有4栋教学楼,名字分别为立心、成德、斯善、勤志。据市建筑工务署方面介绍,4栋教学楼采用U字形围合布局,内、外廊相结合,单体建筑之间相互连通,打造了一个无障碍的活动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即使在下雨天,不用打伞就能从这栋楼走到另一栋楼。”

漫步在新校区,你会发现“智慧校园”在深中泥岗校区体现得淋漓尽致。校园不仅建设了智慧学校园区导视系统,教室门外还设置了电子班牌,教室内安装了电子黑板,就连墙壁也被涂上了特殊的纳米材料,变成可涂写的“纳米黑板”。此外,教学楼每一层都设有生活区,被明亮的黄色墙面包围,摆放着桌椅、饮水机,为师生在课余时间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教学区的实验室建设也同样不拘于传统,项目参考国外教学模式,将各类管线设备设置在室内吊顶上方,这样可以让实验桌自由、灵活摆放,为未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设施齐全打造“高颜值+高科技”校园

教学区的资源中心将4栋教学楼彼此连接融合,成为学生教师生活与学习的共享客厅,而图书馆则是资源中心的灵魂空间。

位于四栋教学楼二楼的超大平层图书馆,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无论你在哪一栋教学楼,都可以从教室到达图书馆。据介绍,图书馆还设计了单独的阅读室与时间舱,一个个独立的小房间为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作为教学区的画龙点睛之笔,位于教学区中轴线北侧的STEAM活动中心,成为连接宿舍区与教学区的空间驿站。放眼望去,该活动中心的建筑造型宛如一只已破茧的蝴蝶,外墙采用特色花砖装饰更显大气,室内开放式的设计将该中心建设成了空间灵活的创客中心,日后将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共享空间。

要建设这样一所“高颜值+高科技”的智慧校园并不是易事,市建筑工务署在校园建设中“抠细节”,在细微之处为日后校方使用着想。据了解,该项目教学区地下有9号线和6号线两条地铁线穿过,为避免地铁振动带来的影响,项目在教学区设置了隔振支座,尽可能减少地铁震动对教学的干扰。同时,教室的窗户均采用三层中空夹胶玻璃,尽可能减小周边噪音对学生上课及休息产生影响,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此外,深中泥岗校区还配备了“兰引三号”天然草的标准足球场,以及游泳中心、田径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攀岩墙、跆拳道室、形体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崭新的校区即将在金秋九月揭开神秘面纱。

用户评论


信仰

哇!这些建筑真的太漂亮了,尤其是老图书馆,感觉就像穿越回了旧时代。真希望有一天能亲眼看到这个梦幻般的校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我觉得斯坦福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既有古典雄伟的气质,又融合了一些现代感的设计元素。真是美极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作为一名建筑爱好者,我一直对斯坦福的校园建筑非常着迷。这篇文章介绍得十分全面,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照片拍得真的太赞了!我特别喜欢旧图书馆那栋砖红色的建筑,充满了历史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其中学习一番。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斯坦福的标志性建筑真不少啊,不过我觉得这种风格的建筑设计其实也有一点单调,缺乏创新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我也很喜欢这个校园!特别是那些青瓦红色的屋顶。很希望能去那里感受一下读书的氛围。文章介绍得不错,清晰易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我有个朋友在斯坦福读研究生,他说校园里最美的建筑就是老图书馆了。这篇介绍让我对斯坦福越来越感兴趣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建筑和其他大学的校园建筑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风格一致而已。如果要说是标志性地,我认为还是学校的校徽更能代表斯坦福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巷青灯

这篇文章介绍得有些过于官方了,缺少了一些活泼生气的文字描述。照片倒是很不错,让我感觉到了这些建筑的雄伟壮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要说的是,斯坦福最美的风景不是这些建筑,而是校园里充满了活力和梦想的人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虽然我很喜欢看各种大学介绍的文章,但我觉得这篇写的有点枯燥乏味。照片倒是还不错,能让我感受到一些斯坦福的氛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对这些砖红色的老建筑很有好感,感觉非常历史感十足。我还想了解一下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这篇文章介绍得太简单了,我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我计划明年去美国旅行,想要游览斯坦福校园,希望到时候能亲眼看到这些美丽的建筑。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期待这次旅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我对斯坦福校园的红砖建筑一直充满憧憬,这篇文章终于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图片也很精致,仿佛把我带入了这个梦幻般的校园。感谢作者分享!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斯坦福校园真是个宝藏,这些建筑不仅美观,而且据说每座建筑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期待有机会去感受一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这篇文章太棒了!我本来对建筑了解不多,看完之后我对斯坦福的建筑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尤其是作者对于每一幢建筑的描述都很具体,让我如同身临其境一样,仿佛也看到了这些历史厚重的建筑背后的故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