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解说——宋江怒杀阎婆惜
及时雨宋江是郓城的押司,整个郓城得人看见宋江,都知道宋江喜欢做好事,一日宋江在大街上走路,对面走来一个女子,哭哭啼啼推着一个车,车上铺着草席子,旁边还有老妈子在骂骂咧咧的,,宋江这个人见不得女子哭哭啼啼,差人上前一问,才得知车上躺的是女子的父亲,原来女子没钱给父亲下葬,被旁边的老妈子一通乱说,喜欢做好事的宋江,命身边人给女子送去一袋银子。了解宋江的人,都知道宋江给银子,并不是看上了这个女子的美色,而是他真的是喜欢做好事。
这件事之后本来宋江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但那位老妈子刘婆却不愿意了,刘婆觉得宋江把钱给阎婆惜,就是看上了阎婆惜,刘婆先把阎婆惜说通了后, 又多次去找宋江说媒。正巧宋江又因为晁盖等人 有了去处,心情大好,刘婆趁着这个机会,就把宋江跟阎婆惜的媒给说成了。阎婆惜长得漂亮,又会弹的一手好曲子,可惜宋江只知道江湖大义,在感情上根本不开窍,虽然娶了阎婆惜,但是却整日冷落着,阎婆惜觉得这样的生活十分枯燥,每日里在阁楼上除了唱唱小曲,再也没有其他事可做。
娇小貌美的阎婆惜,宋江看不上,自然有其他男人看得上,这个人便是宋江之前提拔的张文远。张文远是个彻彻底底的小白脸,自己身受宋江的提拔不说,还觊觎着人家新娶的娘子,阎婆惜跟宋江新婚之夜,他躲在人家屋外面,时不时还失望的龇牙摇头,仿佛是宋江霸占了他的娘子似的。阎婆惜这边长时间跟宋江见不到面,嫁人之前她的名声又不好,张文远见宋江对阎婆惜没那个意思,孤寂难耐的阎婆惜被张文远一支曲子,就给成功收买了。
官府派人捉拿晁盖时,多亏了宋江的及时报信,生辰纲七人组才能安全脱身,事后晁盖为了感谢宋江,他派了赤发鬼刘唐偷偷潜回郓城,带了一袋金银财宝和一封感谢信给宋江,宋江看到刘唐掏出的一包金子后,没有全部拿走,而是只留下了一根金条和晁盖的书信,其实宋江只拿一根,也是害怕自己被官府查到,本来救晁盖只是出于江湖义气,并未真的想得到一些什么好处。
宋江晚上被阎婆惜强行留在屋里睡觉,不好女色的宋江,只好勉强在这里留宿了,宋江熟睡醒来之后急匆匆的就走了,早就把身上的晁盖书信跟金子忘得一干二净,等他想起来回去取包裹时,发现金子和书信都不见了,这个金子和书信要是放在平时,自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是在宋江这里事情却大了,宋江是郓城的押司,他私放晁天王已经是知法犯法,这根金子和书信,正是宋江私放囚犯的铁证。
阎婆惜拿了宋江的银子和书信,其实也不是想去告发陷害宋江,只是想借此机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小白脸张文远自由。对于阎婆惜和张文远厮混这个奇耻大辱,宋江选择了隐忍,他成全了阎婆惜,一封休书还了阎婆惜自由,但是阎婆惜没有见好就收,她又借着提了几个个条件,(加原音)宋江一直说自己只收了一块金子,阎婆惜始终不相信,非要宋江交出书信上的一百两金子。二人经过一番争执,最终宋江只好拿出刀子逼迫阎婆惜,让她交出书信,没想到阎婆惜这个婆娘泼辣劲这个时候竟上来了,她一直对外大喊“三郎了”,宋江情急之下,一不小心杀死了阎婆惜。着急忙慌之下,宋江赶紧找到了晁盖的书信,消灭了自己私放犯人的证据。
杀了阎婆惜的宋江本来打算悄悄走的,没想到在大街上遇到了刘婆,刘婆知道宋江杀了阎婆惜后,贪得无厌想讹诈点钱,一心着急逃跑的宋江根本顾不上刘婆,没想到这个刘婆跟阎婆惜一样泼辣,大街上就开始喊宋江。刘婆这么一闹腾,官府赶紧派了雷横去捉拿宋江,雷横这个人也是受过宋江恩惠的人,雷横去了宋江家里后,看宋江不见,就给宋江的爹出了一个主意,黑三郎及时雨宋江就这样,被张文远撬了墙角,失手怒杀了阎婆惜,被逼离开了郓城,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宋江怒杀阎婆惜:世界上最累的事,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交流
“怒杀阎婆惜”是《水浒传》里最妙绝的一个情节,草草读去似乎平平无奇,可一旦品味其中的内在逻辑,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本身存在一种“不合理式的合理”,借由这种方式,施耐庵把人性的复杂展现在读者面前。
宋江抢夺招文袋
宋江的招文袋落在阎婆惜住处,被她发现了袋中的书信和金子,阎婆惜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威胁宋江,她向宋江提了三个条件。
阎婆惜道:“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宋江道:“这个依得。”婆惜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宋江道:“这件也依得。”阎婆惜又道:“只怕你第三件依不得。”宋江道:“我已两件都依你,缘何这件依不得?”婆惜道:“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我便饶你这一场‘天字第一号’官司,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第二十回
阎婆惜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同时又是个毫无智慧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她提的这三个条件。
虔婆醉打唐牛儿
第一条就是让宋江恢复她的人身自由,并让他改嫁张三,这个条件一点儿也不过分,事实上,对阎婆惜既没有感情,也不再有生理需要的宋江,早应该妥善处理阎婆惜的事。
第二条是保留当下的吃穿用度,不许宋江带走,这个条件宋江也轻松答应了。
从这两条来看,阎婆惜其实打算长期在郓城县安身,从恢复自由、嫁给张三,到保留目前的衣食水平,都表明她实心为自己在郓城县的未来做规划——对宋江来说,这是个好兆头,不怕阎婆惜贪婪,就怕她不贪。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威胁”是一门艺术,阎婆惜是个聪明的女人,所以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但同时她又是个没有智慧的女人,所以她不知道自己不该要什么。
阎婆惜的第三个条件,就是把晁盖信中提到的一百两金子送给自己,宋江并没有接受这一百两金子,当然无金可给,于是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
世界上最累的一件事,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交流,因为小人永远不相信君子做的那些事,虽然在这件事里宋江并不算是个君子。
阎婆惜完全不相信宋江的说辞,她认为“公人见钱,如蝇见血”,“那个猫儿不吃腥”,她笃定地认为宋江收了这一百两金子,只是心疼这笔钱,不愿意交给自己——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眼中的你并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这句网络流行语放在阎婆惜身上,显得格外贴切——阎婆惜之所以不相信宋江,是因为在她的设想中,如果她是宋江也会这么欺骗对方,以己度人是一种人生常态。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我们在开篇说过,“怒杀阎婆惜”是一种“不合理的合理”,它的不合理在于:挥金如土的“及时雨”宋江,居然因为钱的问题杀了阎婆惜。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阎婆惜张嘴要钱,宋江一定会给,事情也能圆满解决,可阎婆惜要的是晁盖给的一百两金子,结局就陡然改变,变成了阎婆惜身死,宋江沦为逃犯。
阎婆惜是个没有智慧的女人,就在于她永远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她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化,硬是逼得宋江杀了她,我们来看原著中两人的争论:
宋江道:“那两件倒都依得。这一百两金子果然送来与我,我不肯受他的,依前教他把了回去。若端的有时,双手便送与你。”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蚊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你待瞒谁?便把这一百两金子与我,直得甚么?你怕是贼赃时,快熔过了与我!”宋江道:“你也须知我是老实的人,不会说谎。你若不相信,限我三日,我将家私变卖一百两金子与你,你还了我招文袋!”婆惜冷笑道:“你这黑三倒乖,把我一似小孩儿般捉弄!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宋江道:“果然不曾有这金子。”婆惜道:“明朝到公厅上,你也说不曾有金子!”——第二十回
我们会发现,原本简单的要钱问题,最终竟变成了两人争论“到底有没有这一百两金子”。
宋江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要的是钱,只要宋江给钱就行,而且宋江答应“将家私变卖一百两金子”,还自己限时三日,阎婆惜完全可以退一步,让宋江三日后拿钱来取书信,两人谈好条件,一切问题都能顺利解决。
可阎婆惜非要纠结信中的一百两金子,还要宋江立刻交钱,就导致问题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即君子和小人的思维认知问题。
在阎婆惜眼中,宋江身为官府中人,一定见钱眼开,偷偷收下了晁盖的一百两金子,并力求在今晚将这一百两金子逼出来,据为己有,以免夜长梦多,迟则生变,却忘记了最本质的那个问题——自己要的是钱,而不一定要是信中的钱!
既然宋江说自己没收金子,那就让宋江自行筹钱赎信,至于这钱怎么筹,那就是宋江的事了,而一旦问题变成了钱的问题,在宋江这里就不是问题了——甚至宋江可以先拿出一笔钱给阎婆惜当定金,只要两人好好商量,总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虔婆大闹郓城县
可正如鲍鹏山教授在《品水浒》一书中对阎婆惜小人思维的解读:
小人总是无法理解君子。君子如果做小人,做小人之事,小人能理解。君子做君子,行君子之事,小人反而不能理解。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要妄加曲解,曲解得君子比小人还小人。更糟糕的是,君子的优点,常常被小人当成弱点,甚至当成欺负君子的切入点。说一句过分的话,如果阎婆惜碰到的是镇关西,她敢这么对镇关西说话吗?——《鲍鹏山品水浒》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江也存在一些做人的方式问题,常言道:言语压君子,衣帽震小人。言语能压住君子,是因为君子愿意和你讲理,一旦遇上一个小人,你的话再有道理,小人也不会服你,不仅不服你,还会轻视你、辱骂你,对小人只能以衣帽震之,他们只遵行“先敬罗衣后敬人”的野蛮规矩,所以给小人太多尊重,对自己就是一种灾难。
美髯公义释宋公明
因此,阎婆惜之死,就成了一种“不合理的合理”。
它的不合理在于,以宋江的个性不会因为钱的问题怒杀阎婆惜,可阎婆惜偏偏因钱而死,这于理性逻辑而言是不通的;
可从宋江、阎婆惜的争执,即君子与小人思维认知的角度来看,阎婆惜的咄咄相逼终致身死,又显得格外合理,这也符合人这个物种的特点——永远无法保持绝对理性,感性的认知跑偏让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这是阎婆惜给我们最大的警示。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用户评论
安陌醉生
这篇博文简直太棒了!把《怒杀阎婆》的关键剧情和人物关系都表述得非常清楚,而且语言简洁易懂。我之前看戏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多细节没抓住,现在看完这个概括,对整出都能更清晰地理解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家的爱豆是怪比i
我觉得“怒杀”三个字已经说尽了这部戏剧的中心冲突,作者的解释很到位啊!其实这套古装戏剧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将女性的悲惨遭遇和社会底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完不禁眉头紧锁。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这个概括真的太简短了!《怒杀阎婆》可是有着相当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几个主要角色之间的纠葛真是令人琢磨不透,光靠100字根本难以概括全部冲突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说白了,“怒杀”这个词就是冲动下的行为,而阎婆则是社会黑暗的写照。我觉得剧情中更值得探讨的是那些“吃人豆腐”的人如何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不是单一的暴力描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哽咽
看完这段概括,更加期待看这部戏了!这种以女主角视角呈现的故事一直给我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感,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处境如此艰难的时候,更加令人心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其实,《怒杀阎婆》不仅仅是一出悲剧,更想传递一些社会反思。作者应该深入探讨那些导致“闹翻”的原因,而不是仅仅渲染暴力行为的结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这部戏的名声很大呀,一直都想看!看完你的概括才知道这故事的重点居然是关于女性的命运和社会黑暗之间的斗争?真是太深刻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这段概括虽然很简短,但读起来感觉有点像小说宣传文案。想让我更深入了解《怒杀阎婆》还要好好看完整部戏才行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这篇文章写的不仔细啊!我只看到了结局的“怒杀”,但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呢?一些关键角色的性格描写呢?这些都缺失了,让我想好好深入了解这部戏的热情都没提起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怒杀阎婆》其实是一部很有思想性的话题剧!我希望作者或者相关人士能够继续探讨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同身受的层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总觉得这是一个悲催的故事……阎婆是谁?为了什么而“闹翻”?这部戏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理念呢?我的好奇心被深深激发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秒淘你心窝
我觉得这个概括虽然简短,但把关键的剧情信息点明了,可以让我快速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不过我还是更期待看完完整的作品,感受一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整个剧情的发展变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雁過藍天
说实话,《怒杀阎婆》听起来就很有戏剧性!我很好奇这种类型的故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种“怒杀”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含义?我必须好好去看看这部戏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这个概括太少了。我觉得《怒杀阎婆》是一个很复杂的作品,应该多深入一些,比如阐述一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更详细地描写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故事的深层意义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看完这篇博文我感觉《怒杀阎婆》真的很有看头!特别想看看主角是怎么面对命运的安排的呢?这种“怒杀”的行为是为了报复还是为了自我救赎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我觉得这部戏应该不仅仅是一出悲剧,更应该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作者应该通过人物的挣扎和命运的变迁,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