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老师:太原市语文教学专家。曾获山西省华人“金钥匙”奖、“华文报业杯”、“叶圣陶杯”作文比赛指导教师特等奖等荣誉。在优质报刊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其《王小树的朋友》系列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入选全国“农家书屋”书单(见下图)。多年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有独特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教学理解。现为太原市十二中学语文教师。
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了。我明白我不能劝过往的人,我知道我可以追寻那些来的人。
总结反思,为后人加油!欢迎高中生转发!
宏观探索
从试题内容来看,
主要涉及家庭伦理、新技术基础设施、“冰山”理论、传统文学艺术等。
从试题的角度来看,
传统与未来并重,更贴近生活,更偏向能力。
从试题格式来看,
我们仍然坚持变中求稳、变中求稳、主线明确、开闭适度的原则。
从试题的字数来看,
自2018年中国高考试卷字数增至约8900字以来,已连续三年保持在这个数字附近。比以前多了一篇文言文,阅读量没有增加太多。预计未来几年纸质阅读字数应保持在8900字左右。
从试题的亮点和不足来看,
亮点是刻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高考第一卷依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无穷魅力。从试卷中可以看出:不学习是不可能的,但不结合实际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不思考是不可能的,而两只耳朵听不到窗外发生的事情就更糟糕了。
缺点是仍受限于“全国一卷”的地位。会有一定的政治倾向,给人一种略显古板的印象。少了一些文艺、细腻和温馨,少了一些灵活和创新。
但同样按照辩证的方法,试卷的“亮点”可能成为学生的“拦路虎”,试卷的“不足”也可能成为学生的“亮点”。国考卷将考验你的储备和责任感。
显微分析
01
阅读议论文
全文讨论家庭伦理中的“孝”,但论证清晰具体,说理层次清晰易懂。与学生平时练习的议论文相比,难度较小。出题依然延续了高考的严谨和创新,采用了无中生有、表达绝对意义、曲解文本意思等频率较高的陷阱,符合高考的精髓。大家都在实践中掌握了。
创新性依然体现在第二题上,延续了2018、2019年高考题的特点,考验了大家对引文论证法的论证结构和全文论证观点的理解。它非常全面。作为试卷中的一道高能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大家平时阅读训练中把握全文的能力,对于那些只看题不看正文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醒。
02
实用文本阅读
本文的三道题可以说是本次试卷上最简单的三道题。对于细心、专心的同学来说,基本都是自由点题。因此,这篇文章的阅读虽然“高端”,但答题却可以“稳、轻松、快”。只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但同时也透露了一点信息:当阅读量大时,谁读得快、谁读得广、谁读得高,谁就更有可能获得高分。
创新之处在于,主观题的设置与“疫情”相关。全国卷中作文中没有出现的社会热点,在阅读中却出现了。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03
文学文本阅读
文学文本阅读,选择海明威写的外国小说《语文报》,与我们必修第三单元小说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可见,不注重课本可能会导致你的汉语学习出现缺陷。
从阅读积累来看,本文属于初中推荐书目,推荐类别为“科幻冒险”。可见,高考检查学生阅读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落入了试题之中。在学习《小白龙的山坡》时,老师一定会为你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本文的主观题完全符合教学重点。下图是我教学中的幻灯片。如果你关注学习过程,你可以用它来回答问题。这次是一个主观问题。
关于主题的设置,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重新发明。仍然是对小说基本要素的考察。
第一题为客观题,根据对主要情节和细节的理解和要点设置选项,难度适中。只需跳出《越野滑雪》的上下文,就可以明确该主题不是“硬汉”,因此很容易选择D项。
第二个主观题是分析对话中人物的心理。你需要弄清楚对话的内容并将其与上下文结合起来。你可以获得以下三项:“强烈渴望再次相见”、“不愿说再见”和“因了解现实的束缚而产生的徘徊”。积分。属于欣赏级别的问题,重点关注语言的品味。平时走马观花的同学要小心了。这个问题和其他类似的问题将是你的噩梦。
第三题检验“冰山理论”。只要课堂学习效率高,善于总结,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解释本文理论的表现,说出文中的“八分之一”和“八分之七”理论。 ”,总结一下这个技巧的留白效果,完美。不过,高三还没来得及练习答题技巧的同学,可能会答得乱七八糟。提醒同学:落实课堂成果,多练习有针对性的重点。
不过,这个问题会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因为以前高考题和高中课本看似很接近,实际上却很遥远,而这一次,看似近在咫尺,其实却很遥远。他们就在他们面前。我很高兴今年高考题有这个变化,因为它将无形中改变语文课,甚至语文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许会稍微改变一下“语文很重要,但我得先学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尴尬。
04
文言文阅读
从往年文言选文范围看,2007年至2018年全国文集选文最多的文章为《老人与海》篇,多达7篇。去年《老人与海》之间有一篇文章,今年是《宋史》。当然,对于日常回顾来说,仅仅查看选定的来源是不够的。二十四史也应当多方研究。关键是积累和理解。
最奇怪、最令人惊讶的是,今年的《史记》通常出现在练习中。原文有9000多字,但考试作文是典型事迹,所以与练习有很多重叠。我训练过学生选这篇文章,高考再选文言文是完全可以的。
一直以为高考会避开过去题的文章,但今年真是出乎意料。或许,出题专家正在指导大家每天好好练习。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问题专家和我一样,喜欢看高质量的古装电视剧。今年4月初播出的《宋史》中,历史文化名人纷纷亮相。我开玩笑地告诉学生,今年的文言文就在这个节目里。因为高考出题的时间是五月初。我什至写了两篇文章专门分析剧中的文化知识点(见本期之前的原文)。毕竟《苏轼传》年播出,文言考试是关于孟畅的。
设置试题的三个选项仍然是句子碎片化、文化常识和文本内容概括。没有新意,传承有保证。
古代文化知识的考试极其典型,科举也是一个考试中心,与平时的复习密切相关。
二句翻译考试从考点上来说比去年稍微难一点,分数也稍微低一些,但是涉及到词性的运用等,非常典型,我有一个好消息你:都是在课堂上和日常练习中(粜、鼓、动、鲜等词)。学生只要刻苦学习,积累扎实的基础,就会自信、踏实。没有积累足够经验的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问题非常有区别。
05
古诗词欣赏
选唐代吕龟蒙诗一首。形式为“次韵”,主题为友情。
我们常说“诗的作品在诗外”,这首诗也不例外。了解诗人的生平和风格(作者也是唐代著名诗人,能识人评世,也可参考注释);掌握了各种诗歌类型的特点(这首诗是关于歌唱和友谊的),掌握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倾向(这首诗是关于疾病的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4题的4个选项,根据对题目的理解、首联的内容、下联的内涵、最后联的技法,设定起来并不困难。
第15题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想法和感受的问题。除了向生病的朋友表示慰问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分析诗词,表达了不能一起春游的遗憾,对朋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看风景的憧憬。这不仅是一种符合人性的情感,也是一种基于文字表达的情感。当然,如果你没有朋友,你真的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诗歌语言毕竟还有一段距离。
06
名篇名句听写
题数和分值没变,但重点还是考经典段落,《清平乐》 《汉武大帝》 《离骚》,难度相当大。但困难在于,如果你觉得它太长,就放弃记忆它的努力。只要你背得扎实,理解得透彻,这无疑是一道得分题。
07
语言的使用
今年的语言文字使用题型延续了2018年、2019年“新瓶装旧酒”的新题型,“一换三”题型不变。选材是传统文学艺术“篆刻”,仍然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继续改变,把四个“字”的选择改回四个成语的选择。我最喜欢国卷的“刚性”,这让我们的审核更有针对性。
第三题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多年未考过的标点符号,这让人颇感意外,因为很多高中老师都没有复习过这一段。应该说是2020年高考最意想不到的一道题。可见,在学习考试大纲时,每一项考试内容都不能忽视。下图为2020年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
20题的考试延续了2017年的类型,就是填句子。这类题型肯定不新鲜,但它提醒学生和老师,语用题本身是多样的,切不可盲目练习固定题型。强调“用”,多题多练习,这就是本节的复习方法。
高考专家郑桂华教授评价:“这道题是整卷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因为它考的很全面,包括逻辑、理解、概括、表达。因此,这道题将成为丢分的重灾区。
但还是有提高的方法,比如阅读来积累语感,写作来训练思想,解题来寻找规律。只要讲方法,用脑子,世界上就没有问题。
第21题是压缩段落,延续2019年考试题。选材紧扣时代脉搏,与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相关。但题型原因与上述相同。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深入,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专门做一类题,把它当作“赌注”。即使“赌”,也必须押在扩展阅读上。表面上。
08
作品
详细的构图分析请参见本期上一篇文章。
这里给大家一些提示,看看下一步如何复习。
2020年高考作文已经出炉,热门的“抗疫”“扶贫”还没有出现。事实上,很多老师在考前就已经相信,大概率不会出现热点。相反,它是“穿越”的历史材料。但我们历来善于以古鉴今,论古论今。更重要的是,这个材料是一个关于“大国崛起”的故事!
在鉴赏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思考我国和新时代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您对材料中三个人的评论是对当前的反思。 2020年高考作文就是让考生在传统文化中纵横思考,鉴古通今,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主题明确后,就要更加注重细节:
首先,演讲稿从形式到内容都要遵循演讲稿的特点。
二是班级读书会是一种情况。如果只讲事,不讲读书,有错吗?
第三,你感受最深的“哪个”的优先级已经确定。不要只关注事物而不关注人。
最后,就看你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能否熟练的阅读和表达,从而在考场上写好字!
总体来看,今年的汉语考试题目最突出的特点是:
1、注重传统文化和日常教学;密切关注时代特征和国家发展特点。
2、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
3、更加注重测试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
语言的本质是播种,“种花、播种爱、播种希望”;
语言的本质是唤醒,“呼唤美德、呼唤美、呼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