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一名高一新生,期中考试前就被告知,高一学期前要分班,期末考试成绩是评判学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分入班级。 据我所知,消息传出后,我对此事的不满一直没有消失。 显然,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学生可以在考试前花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更好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有些可能只是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有所提高),而这也会导致一些运气不好但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的名额。 疫情影响下,部分学校仍坚持举行期末考试,雪上加霜。 毕竟没人喜欢这个时候考试。
最近,我看到一位被深圳中学录取的朋友转发了一封他们学校其他人写的倡议书,其中指出了在当前情况下继续进行期末考试的不人性。 他的笔下,很多师生受到疫情影响(据我从别人那里了解到,深圳中学的阳性率在2022年12月16日就已经很高了),健康状况不佳,而且情况不断变化。疫情的形式导致人们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使得“期末考试无法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通过阅读这份提案,我们看到了一些学校决定的荒谬和不人道。 从下面进一步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现代社会一部分的考试制度本身的不人性。
二,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指出,考试是现代文明检查机制的一部分。 考试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 它们是学生之间的比较,是每个学生与全体学生之间的比较,以衡量和评判学生。 考察的作用之一就是把每个人变成一个“个案”,即一个可以描述、判断、衡量、与他人比较的人。 可以说,通过考试之后,人就被数字化了,还原成了物化的人。 用阿多诺的话说,这是一个强制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启蒙把不平等的事物还原为抽象的数量,把不平等的事物变成可以直接比较和对比的事物。 需要控制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考试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工具理性主义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这种将人数字化的工具理性态度,旨在让学生融入学校的“体系”,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 这个过程无疑是不人道的。 因为人显然不能用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来衡量。 衡量人的水平,需要采用更有效、更具体的方法。 同时,如果人融入到系统中,那么人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被动。 显然,人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此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
三,
本雅明在《高级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十九世纪的首都巴黎》等作品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 马克思认为,拜物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 人们只能看到商品关系,却看不到其背后的社会关系。 在本雅明中,他发展了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品生产出现了过剩,因此拜物教也发生了变化。 从崇拜商品的使用价值到崇拜商品的形式,最后堕落为崇拜商品的交换价值(只买贵的,不卖合适的)。 而我们知道,马尔库塞批评了商品形态差异带来的时尚等级制度造成的“生产斗争的永恒化”。 而学校内部,难道就没有这种“恋物癖”吗? 为什么没有永恒的生存斗争?
鲍德里亚在《消费者社会》中提出,消费是像学校一样的等级制度。 鲍德里亚的意思是,消费意识与学校意识(即人们使用电动剃须刀)起着同样的作用。 刀和车在彼此面前是平等的——就像人在书写之前是平等的一样)。 当然,今天每个人都读书和写作。 每个人都拥有(或将拥有)相同的洗衣机,购买相同的口袋书,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 消费社会并没有消除社会分化,学校也没有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从鲍德里亚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与消费社会的同源性,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而且,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学校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上面提到的要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者的许多现代问题在后者中得到了体现。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已经成为商品。 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学校看作是一个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者”的工厂。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相对过剩(因为资产阶级必然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员,所以职位相对于劳动力来说是有限的),而此时的拜物教(这里指的是商品化的劳动力)变成了一个东西,我们似乎有点奇怪,但是这种人是物化的人,这是有道理的,我坚决反对人的物化。)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劳动力商品中。 人们开始崇拜考试成绩、学历等形式上的差异(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分数高的人就一定不好,但分数一定不能反映人的真实水平。我中考成绩并不差,而且期中考试有些科目通过了年级前20,但我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只是用分数来代表人是极其片面的,所以被称为“形式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对考试成绩的崇拜是一种拜物教! 根据分数,我们可以划分出马尔库塞所谓的“时尚等级”(或许这对应于排名)。 为了“时尚”(或许对应于提高自己的排名),学生们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就是永恒的生存斗争。
考试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数字化的,很多建立在考试之上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现代问题。 因此,现行的考试制度乃至整个现代教育体系都需要被埋葬。
四、
《谈革命教育》中有一句话:“今天的考试,用对付敌人一样的方法,发动奇袭,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题外话,来惩罚学生。” 我上面的分析表明,考试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 说考试制度是“对付敌人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考试制度乃至整个现代教育制度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所采用的。 为了物化人。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劳动力。 现代教育和资本主义是共生的。 虽然不人道,但如果我们在改造资本主义的同时不改造教育,那么教育问题就很难解决。 毕竟,即使免费学习比学校教育更好,现代社会会接受免费学习者吗? 不,我们更接受来自学校的人。
教育作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在进行教育时应弘扬人道主义原则。 从目前来看,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对学校进行改造,比如废除现有的考试制度,采用更人性化、更准确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比如通过练习,或者改变测试的形式,比如我以前听过的一种)方法是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做一个小测试,如果你连续回答x题,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如果没有掌握,可以重新学习测试一下,我觉得这样比较好比参加考试)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教育民主化等,也可以考虑用“免费教育”来代替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