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微博】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剑锋来访新浪
新浪教育【微博】消息 2012年高考【微博】即将开始。 考生在申请时如何选择大学专业? 2012年高校各专业在科研和就业方面有何优势?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最新信息,新浪高考频道特邀北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剑峰做客新浪,解读北大法学院报考各项政策2012年开学并在线解答考生问题。 采访结束了。 以下是采访实录。
主持人王伟: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您现在看到的是新浪教育特别策划的北大专业面试系列介绍。 我是王伟,现在请到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剑锋教授。 潘老师您好! 请潘老师向网友们问好。
潘剑锋:大家好!
主持人王伟: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法学院学习的专业是什么?
潘剑锋:简单来说,法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主体应遵循的行为规则的学。 具体来说,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国家要求人们做什么、什么是不被允许做的,什么是国家提倡的,什么是国家禁止或反对的。 就是这样一个课题。
主持人王伟:我们知道,北京大学法学院有着非常辉煌、悠久的历史。 请潘老师向您简单介绍一下北大法学院的情况?
潘剑锋:北大法学院的历史确实很悠久。 应该说,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法学院,已有108年的历史。 而且,它也是一所法学教育从未中断过的法学院。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法学院一直在开展法学教育工作。 全国只有三所这样的学校,北京大学法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主持人王伟:我们对北大法学院的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您能介绍一些新的方面吗?
潘剑锋:北大法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创新。 这种创新体现在我院法学院国际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立法、环境法等学科建设上。 。 这些学科在我国最早由北京大学法学院设立。 除了学科创新,北大法学院在理论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行政法中倡导的平衡论、刑法中的犯罪统一论、程序法中的程序制裁论等,这些理论也是北大法学院在法律界首先倡导的。
此外,从师资队伍来看,北大法学院也人才济济。 传统上,北大法学院拥有一批知名学者,其中包括国际法律专家。 赵立海教授、魏民教授、法学理论教授沉忠林教授等都是一批老教授。 现在还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学者,包括行政法学罗豪才教授、陈新良教授、行政法学姜民安教授、法学研究朱树理教授等。这说明北大法学院的师资队伍非常强。
主持人王伟:北大法学院是一所有着优秀历史的学校,也是一所新兴的、发展中的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学特色是什么?
潘剑锋:北大法学院的教学非常有特色。 这与北大法学院拥有非常强大的师资队伍密切相关。 学院现有教师39人,副教授40人,讲师8人。 这些教师平时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发表大量的科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 此外,他们还关心国家事务,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司法活动。
这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大法律的颁布都是北大法学院老师们努力的结果。 国家主要法律均由北大法学院老师主修。 正是因为教师擅长科学研究,参与了很多立法活动,他们才会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立法经验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一方面了解最前沿的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理论问题。并能够把握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 这是一个特点。 教学的另一特色是北大法学院十分重视法律的教学规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我们现在开设的众多的案例教学课程中。
例如刑法案例教学课程、合同法案例教学课程、民法案例教学课程、诉讼法案例教学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本科生的好评。 也为大家今后从事法律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王伟:刚才我们了解到的是一些老师的情况。 北大法学院的学生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特色呢?
潘剑锋:学生们都非常优秀。 应该说,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北大法学院之所以优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第一因素就在于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比如,北大法学院历年招生过程中,只录取各省市的优秀考生。 几年来,不少省市的尖子生加入了北大法学院新生的行列。 所以学生特别优秀。 这群优秀的学生在进入法学院后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在学习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比如,他们参加过一些与法律职业相关的国内外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例如,2012年,北大法学院代表队参加国际国际法律辩论赛,最终获得第一名。 我们在中国大陆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在参加国际比赛时,我们还获得了法语区第一名。 当我最终参加国际比赛时,我获得了第14名。 这样的成绩是中国法学院队在此类辩论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而这四位辩手均获得了前100名辩手,并且有一名辩手因这样的比赛而被哈佛录取。 大学招生。
主持人王伟:我们知道北大的学生非常活跃。 除了学习生活之外,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如何呢?
潘剑锋:北大法学院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和充实的。 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协会有多种类型。 其中一些俱乐部是学校级别的,有些是大学级别的。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加入。
第二,在北大学习的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听大听众的著名学者的讲座,因为无论是来北大讲学的学者,还是实际院系的同志,或者其他各类人,都是业内顶尖人物。 因此,通过这些讲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到很多东西。
另外,说到课余生活,我特别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北大法学院每年都会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由学生自己主持的新年联欢晚会。 这是我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从院系来看,只有北大法学院可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晚会。 而且每年举办的聚会都特别精彩。 不仅吸引了众多北大法学院的师生,也吸引了众多北大其他院系乃至国外大学的学生。 而且这样的表演还会在微博上直播,所以看微博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因为北大法学院是作为北大的一个“法庭”而建的,所以外界部门申请入学时,都会说“法庭很威严,这也是对我们的夸奖”。 因此,北大法学院的学生生活特别丰富。
主持人王伟:请问除了业余生活和学习之外,是否还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包括高校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学生个人的国际交流机会?
潘剑锋:北大法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非常好。 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表达。 一是我们有很多学生交换项目。 我们现在每年与10多个国家、30多个机构定期进行学生项目交流。 大概有80多人在交流。 这当然不仅限于本科生,还包括硕士生。 曾就读和交流过的学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英国伦敦大学、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等。每年约有80人。 沟通时间短则一个月多,长则三个月。 有很多交流的机会。 北京大学还邀请一些国外知名学者,包括一些司法界人士,如法官、著名律师等来北大法学院讲学。 大约每两个月一次讲座,一年大约六次讲座。 国外知名学者、法律专业人士主讲。 通过这样的讲座,学生们还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一些法学院学生的发展情况。
另外,通过这样的交流,同学们也收获了很多。 因为除了关于返校的交流之外,我们还有实习性质的交流,就是他们在大四或者研究生阶段的时候,去特定的外企实习,实习的时间持续很长。从三个月到半年。 比如我们去日本的一家公司,分三批派了五名学生,现在反馈回来,这家公司对我们的学生评价很高。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和三位同学签订了就业协议,这也是国际交流的结果。 应该说,同学们收获颇多。
主持人王伟:交流的时候有没有签订就业协议?
潘剑锋:应该是沟通之后,但沟通是一个相互了解、达成共同意向的过程。 因为我是交换期间的学生,所以毕业后我会找到工作。
主持人王伟:下面请潘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北大法学院在奖学金、助学金方面有什么特点。
潘剑锋:学习要有物质保障。 我们招收的学生都非常优秀。 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来看,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 为了保证他们的学习,我们北大法学院共同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一些资金,用于学生的奖助学金。 它们分为两类。 一是奖学金。 说实话,我们说,对于北大法学院学生的奖学金是全国各类法学院中范围最广、金额最大的。 目前,我们共有59个奖学金项目,其中学校奖学金项目16个,学院奖学金项目43个,共计59个项目。 受益的学生比例大概是全体学生的35%到36%,三分之一多一点,覆盖面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奖金也比较大,单笔奖金最高可达1万元。 当然,大部分价格在2000到6000元之间。 此类项目相对较多。 这是根据奖学金情况而定的。
另一个是助学金。 最标准的助学金类型是学生贷款,第二类是学费减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方式改善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 我校可以承诺,在我校法学院学习的贫困生100%获得奖学金。
此外,如果学生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受伤等,学院将根据情况提供一定的补贴。 而且,在学院层面,我们始终把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保证他们有完成学业的经济能力作为学院工作的重点。 这就是我们奖学金、助学金的基本情况。
主持人王伟:学生在北大法学院学习四年后,未来的前景如何?
潘剑锋:说实话,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学专业在毕业生分布中可能排名靠后。 但这种情况对于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并不存在。 应该说,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很受欢迎。 如果总体毕业分配率在97%左右的话,我们学生的情况最好的是博士生,其次是硕士生。 本科生的分类率略高于94%。 但可能还有剩下的 5% 或 6% 没有工作。 我们知道,这些人往往是那些因计划出国而主动失业的人。 有的学生一年内考研失败。 类似这样的情况也有一些。 学生比较少,每年大概两三个。 他们的志向是继续学业,而不是找工作,所以5%、6%的人大多是这样。 还有一些身体原因。 所以应该说就业率是非常高的。
另外,就业地点也非常好。 当然,学法律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公安、司法部门。 比如我们有学生去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 此外,各省市还有相当多的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 包括现任最高法院两位副院长都是北大毕业生,本科毕业后也曾在北大工作。 此外,在包括自治区在内的各省市,也不乏一些在高院或省检察院担任领导职务的主要领导是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 另一种选择是去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应该说经济效益很好,但是我们要说实话,律师事务所比较困难。 尤其是有些男生会选择这样的挑战。 他们愿意在律师事务所付费就业,而且去的律师事务所也是国内一些著名的律师事务所。 比如北京的京都律师事务所、京和律师事务所等都非常有名。 此外,上海如上海国浩在美国、英国、甚至日本在中国都设有办事处。 因为外国不能在中国设立律师事务所,但可以设立办事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些律师事务所就业。 这是第一类从事法律职业的人。
第二类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机关工作。 这个就业还不错。 比如,北大法学院有的去外交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央纪委、政法委等部门。工作委员会,甚至中央党政部门工作。 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是去大型国有企业。 由于法律与经济密切相关,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需要法律人才。 很多大型企业都有总法律顾问,其地位相当于副局长,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有专门的法务部门。 毕业生就业于中海油、中粮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企业。 这是企业雇用的第三类人员。
第四类是在外企工作的,比如中银香港、可口可乐、宝洁、汇丰等,就业还是不错的。 您可能会关心自己的收入有多少,但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律师事务所第一年实习的月薪一般在5000到6000左右。 但由于北大学生潜力巨大,实习期间可以挣5000元到6000元,很快就会成为律师助理、律师、合伙人。 这样一来,工资就不会以几万来衡量,而是一个更大的数字。 如果你关心这方面的话,可以多了解一下。 当然,根据国企反馈,本科毕业第一年的平均年薪在8万-10万左右。 应该说,总体来说,北大法学院毕业生属于紧缺人才,紧缺人才。 只要你在学习期间有信心努力学习,应该说以后就业不成问题。
主持人王伟:可见北大法学院毕业生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如果有考生和家长【微博】想了解更多关于北大法学院潘老师的信息,有什么联系方式联系北大法学院吗?
潘剑锋:我们北大法学院有一个专门的网站,每天都会更新。 你可以了解一下,看看我们法学院有多么重要。 相关的招生手册也可以在线获取。 另外,我们也通过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有相关材料。 更具体地说,登录我们的网站,点击北京大学网站进入学院。 学院内设有法学院。 点击它,您将找到我们的相关网站。 您可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其他渠道宣传我们的法学院,让考生和家长更多地了解我们非常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法学院。 有很多渠道。
主持人王伟:最后请潘老师对有兴趣报考北大法学院的同学说几句话。
潘剑锋:很简单。 欢迎大家报考北京大学法学院。 我觉得如果你去北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会把你塑造成一个成功的法律人。 北大法学院也将因您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强大。 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主持人王伟:谢谢潘老师! 今天我们的采访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