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我们不妨统计一下新高考使用新卷子的11个省份分数在600分以上的人数(其他没有新卷子那么难),看看有多少人各省高考高分人数。表现如何:
1、浙江53964人,53964/281057,600分以上占比19.20%。
2、江苏34796人,34796/238924,600分以上占比14.56%。
3、福建17271人,17271/237655,600分以上占比7.27%。
4、安徽29444人,29444/448649,600分以上占比6.56%。
5、湖北19789人,19789/369261,600分以上占比5.36%。
6、湖南16276人,16276/462115,600分以上占比3.52%。
7、广东25262人,25262/719985,600分以上占比3.51%。
8、山东22548人,22548/66.6万人,600分以上占比3.39%。
9、河北20250人,20250/628130,600分以上占3.22%,
10、江西13170人,13170/467355,600分以上占2.82%,
11、河南25623人,25623/932479,600分以上占比2.75%。
目前,从今年高考600分以上的比例数据来看,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湖北。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接下来重点对上述各省份的特点进行一一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全称是《高考改革方案》。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文件。《决定》号文件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学生报考多重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终身一考的弊端。
换句话说,我们对高考本身的改革,就是为了解决“一考决定一生”的弊端和社会不公现象而制定改革方案。
因此,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
2019年4月23日起,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八个省市将试点“3+1+2”新高考模式,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2022年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相继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从招收高一学生开始2022年秋季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2025年起,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
新高考选科要求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为关注。因此,从教育战略的角度来看,国家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计划,其中浙江省和上海这两个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走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成为国家高考教育的接力棒、改革的灯塔。
因此,浙江省率先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业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生可自主确定报考科目,由院校确定专业科目及其他选拔要求。最后,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特点。
一、高考统一招生:
1.科目及分数。
必修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种语言(6选1)。
科目选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学校和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中选择7个附试题科目他们计划申请。中考科目中,选3门作为高考选修科目(简称“七选三”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为150分,分数计入考生总成绩;入选科目(3科)按级别评分,每科满分100分。分数以中考及格为准,并提前公布。比例决定水平。每级相差3分,起点为40分。考生总分为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期有效,外语、选修科目成绩2年有效。
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高考的评分制度。
计分制又称分级计分制,是一种旨在平衡不同学科试题难度的高考分数计算方法。它根据论文成绩对所有申请该学科的学生进行排名,然后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定的分数。排名越高,积分越高;排名越低,积分越低。比如化学这门课,即使你只考了70分,如果因为题目难度而排在前1%,最终的成绩也可能会变成100分。另一方面,如果你得到了95分,但由于地理问题很简单,你的排名在37%到43%之间,你的最终成绩可能会变成76分。
也就是说,这套制度不仅考虑了试题的难度,还考虑了考生在省内的排名以及同科选手的水平。
因此,在高考中,积分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多个科目的等级考试,而且关系到每个高考考生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这种评分制度通过将考生的试卷成绩按照年级划分,并根据考生在年级范围内的排名分配与年级相对应的分数,使不同科目的成绩具有可比性。
也就是说,这个评分制度是在所有考生的原始分数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级别和比例重新分配的,旨在让分数更加公平合理。
具体来说,原始分数是直接将考生的试卷分数相加得到的,而分配分数则考虑了该考生在所有参考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以及该科目分数的分布。
成绩分配制度的运作方法是将考生每次重选科目考试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E等五个等级,并按其数量比例划分。各年级分别为15%、35%。 %、35%、13% 和2%。然后根据成绩分配换算公式计算并四舍五入,得到考生的成绩分数。
那么,考生的“原分491分,分配分543分”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 表示考生的试卷成绩为491分,但根据一定的比例以及学科的参考数和分数分布,对分数进行调整(经教育部相关部门操作后,不要求考生或家长自行计算),考生最终得分为543分。
总体而言,积分制实施以来,对高考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使考生分数的计算更加公平合理。
然而,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在科目选择上,由于物理被认为是一门较难的科目,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会避免选择物理。因此,大多数选择物理的学生都是更好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当然,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制度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一步步不断进步就可以了。
2、考试。
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凸显能力理念。主要考验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和数学考试于每年六月举行。每年有两次外语考试。其中一场于六月与语文和数学同时举行。考试科目仅限当年高考考生;另一个是在十月与所选科目同时举行。选修科目每年考试两次,分别在四月和十月。外语和选修科目的考生每个科目可申请两次,并使用其中一次成绩。
3. 入场。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选修科目范围,分为专业或专业,但不超过3个科目,并于招生前2年向社会公布;考生只需在学院选择一门学科范围内即可申请该专业(类别)。如果学校没有确定选修科目的范围,考生在申请时没有科目限制。
高等学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按照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加分,下同)分栏填写申请表录取将分为三部分(录取将分为三部分,分别按20%、60%、90%确定)。
2、高职院校提前招生:
候选人将被允许独立申请。普通高中学生的基本依据是高中学业考试成绩,中职学生的基本依据是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
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院校,也可以同时被多所院校录取。考生选择确认一所录取的大学。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入学考试。
3、个人考试报名:
高职院校从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工学校)招收学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一、科目及分数
文化考试科目:语文和数学,两科,单独出题,单独考试。打算申请有外语要求的学校或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参加国家英语水平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类别,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学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相同类型的考试。分数有效期为2 年。
语文、数学各科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原成绩将计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计入总分。总分为600分。
2.入学
高等学校按专业或专业确定文化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等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公布。
考生的偏好由“专业+学校”组成。
招生不分批次。根据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并列选拔。
4. 三一招生:
高校根据考生统一高考、中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组合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等学校确定申请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及实施办法、综合成绩综合比例、录取规则等,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报考相关院校,参加学院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要求参加高考。
学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全面质量测试并进行复选;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全省地方高校“三合一”综合评价与招生工作同时进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继续在填写高考申请表前完成录取。
高考要求:
往届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没有参加过新学业考试和选修科目考试的;第二类:已参加新学科考试和选修科目考试的考生。
第一类参加新高考的往届学生:
1语文、数学、外语和3门选修课必须考试。 3个选修科目和外语各最多有2个机会。以前参加的高考科目成绩无效。 2以前参加过的学业考试科目成绩仍然有效,在三一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仍可发挥作用。统一考试招生院校对学业考试等级有要求的,同样有效。
第二类往届学生参加新高考:
语文和数学两门高考科目必须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外语及三门选修科目成绩仍有效的,可以不参加考试,也可以重新参加考试(包括换新科目和重修原科目)。
总的原则是:在保持不超过3门科目、每门科目不超过2个有效成绩的前提下,必须先确认其中一门科目或一个有效成绩无效,才可以选择其他科目或参加该科目的考试。再次考试。
至此,2020年1月6日至8日,2020年浙江省首次“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全省共有52.6万人参加。这也是浙江省《关于深化和完善新高考改革的意见》实施后的首次学术考试和选考纸笔考试,共有196万科目。
二、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的特点:
2019年4月2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就深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举行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作全面发布,介绍了《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引进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主要框架江苏省《实施方案》的内容。
葛道凯在会上宣布: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是“3+1+2”。
高考总分750分。除了语文和数学外,还使用国卷。
改革方案如下:
1、总分提升至750分,采用“3+1+2”模式
在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设定为750分。考试采用“3+1+2”模式。其中,“3”是指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 “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修科目中选择一科; “2”是指考生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两门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各150分。外语科目包括听力考试,满分30分。 3门选修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其中,物理、历史根据原始成绩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年级成绩计入总分。学生选修考试科目,所选科目的资格考试成绩必须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资格考试和选拔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和认定高中同等学历的重要依据;选拔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的组成部分,其成绩计入统一高考总成绩。
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安排在1月,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可以在大二第一学期末参加第一次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七个科目中选择。学生可以在高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选修语文、数学和其他科目。外语及以上7个科目资格考试。抽查每年举行一次,定于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时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资格考试结果以“通过”或“不及格”表示,抽查结果以分数表示。
2、改革高层次招聘录取模式,第一批并入第二批
根据新方案,江苏高考将按照物理、历史等学科类别单独规划、评分,并以平行志愿方式报送。高等学校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招生。
合并这批和两批。条件成熟时,探索投资模式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高校招生和考生录取双向选拔机会。
此外,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按照因材施教、多元选拔、面向全民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逐步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突出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培养规则,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录取渠道。
三、全面落实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精神,结合江苏实际,以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江苏将全面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全省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强化流程化、常态化监管,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准确、可信。
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关注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六个方面,并建立个人档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继续深造的重要参考。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向高校提供。当考生成绩相同时,高中生综合评价可作为高校优先录取和专业优先安置的依据。高等学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提前公布,规范并公开使用。
总体评价: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也是全国教育体系的试验场。它的高考被广泛认为是全国最难的考试之一。江苏考生面临更大压力。这不仅是因为江苏高考制度复杂、考试内容难度大,还因为江苏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重点大学在招生时对本地考生的偏好较少。
此外,虽然江苏的高考录取率较高,但这个数据可能会因为中考淘汰率过高而被扭曲,因为很多学生在中考阶段被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而未能考上。参加高考。
三、福建省新高考改革的特点。
1.实行“3+1+2”新高考模式
2021年起,福建省统一夏季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并改为物理组和历史组。
2020年起,福建高考将第一批、第二批合并,统称为本科批次,并新增特殊招生类型控制线。
这意味着,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外,只要你的成绩达到本科在线水平,就可以申请所有本科院校,不再有一、一、二的区别。
2. 文理不分学科。
“3+1+2”模式中的“3”是指除语文、数学外的三门主科; “1”表示考生需要选择物理或历史中的一科; “2”表示考生需要在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一门,从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
前三门主科由教育部测试,后三门科目“1+2”由福建省自己的独立测试方法测试。
这意味着,新高考后,将不再存在目前文科与理科综合科目的固定组合。考生可以打破文理科的界限自由选择、组合。考试也由同科竞赛转变为专业科目竞赛。
3、高考总分750分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三门统一高考科目和三门自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组成,总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为450分;考生所选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按原成绩计入总分,其余2门考试科目计入等级分(满分100分)。分级考试科目总分为300分。
4.普通高中学业能力测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所有普通高中生均须参加资格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须参加等级考试。资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分级考试成绩原来分为100分,按照成绩换算规则换算,计入高考总成绩。
福建省高考学业水平考试除体育考试安排在3月至4月外,安排在每年1月和6月开始。考生在校期间只有一次补考机会。毕业后任何一科考试不合格的,需在两年内参加补考,考试合格后方可领取毕业证书。
五、“学校+专业(团体)”招生方式
福建省新高考改革后,普通本科批次阶段将实行“学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一个专业组最多可以填写6个专业。考生可以报考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报考不同大学的同一专业(组),也可以报考不同大学的不同专业(组),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增加了报考院校和学生数量。双向选择的机会。平行专业志愿仍在专科审批阶段实施。
六、新高考后,建立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的“两为主、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机制。
四、安徽省新高考改革特点
(一)考试科目
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历选修科目(以下简称选修科目)组成。
其中,“3”指的是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它们使用国家试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局制定。
“1”为首选科目,即从历史、物理中选一科; “2”是第二选择科目,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选两门科目。
选修科目由我省自行选择。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万交基[2021]15号)要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本科目抽查。
(二)乐谱构成
考生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三个学术水平选拔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为150分,原始分数计入总分;选修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历史、物理科目计入总分,其他科目(2科)按成绩计分。分数计入总分。
具体办法按照《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皖招委[2021]10号)执行。
(三)考试时间
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各选修科目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总体评价:
通过“3+1+2”模式,参照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在高中第一学期前完成非选修科目,与改革前相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探索扩大了院校和考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新高考招生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由报考“学院”改为报考“学院+专业组(专业)”。这种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增强了院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性。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正义。
五、湖北新高考改革的特点。
2024年1月29日下午,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华考《2024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数学和小语种科目试卷、专家解读及问卷调查》。本文是向2024年湖北超过50万考生公告,2024年湖北数学、英语小语种将采用新的试卷结构。
1.数学的变化。
与以往国卷发放相比,本次题型有以下变化:
1、2024年九省联考数学试卷总体延续新国标试卷的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答题结构。不过,试卷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调整,试题数量也有所减少。总题数由22道变为19道,下降13.6%。
具体来说,第1、2、3、4、10、12、15题(共44分)为简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特别是第1题测试样本数据的中位数,第10题测试复数的共轭运算,既是基础内容,又稍显新颖。
第5、6、7、9、11、13、16、17题(共62分)为中等难度题,主要考查常规计算和推理。
这两类题(共106分,占比略多于70%)题目格式清晰,解题入口自然熟悉,阅读计算量小,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考生比较容易完成解决方案。
来源:湖北圣学通
2、除单选题数量和分值(8分、40分)外,其他题型数量和分值均进行了调整。原来的4道选择题(20分)、4道填空题(20分)、6道解答题(70分)减少为3道选择题(18分)、3道填空题- 填空题(15分),以及5道解答题(77分),其中只有解答题才加分。
在答题方面,不再是之前三角学、数列、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的全考,而是从六大题中选四题,最后一题考验考生的综合能力。
本试题引导考生“多思考、少计算”,有利于检验批判性思维和核心素养水平,符合国家高考改革要求;指导考生从小事做起,掌握基本概念和常规计算;大处着眼,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测试问题的顺序也已更改,以避免猜测。
而且导数也从最后一个问题变成了第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离散对数的最新定义,这是大学数论的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看不懂题目!因为题干都是符号!
另外,圆锥曲线的分析通常涉及求解析表达式,但现在已成为证明题。
最后,没有评估与序列相关的知识点。
由此来看,湖北高考数学难度可能会继续增加,期末题分数不仅会增加,还会涉及竞赛内容!
以前我们总以为物理是唯一一级成绩绝对低于及格线的科目,其他科目只是偶尔发生!
现在看来,同学们在未来的高考中,还是需要在数学上下功夫!
2、外语题型变化:
英语试卷语言使用部分由45分降低至30分,阅读部分由40分提高至50分;
日语试卷语言使用部分减少10分,写作部分增加10分;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试卷阅读部分增加10分;
俄语、德语、法语试卷增加了实用写作,增加了测试语言应用能力的题型比例。
来源:湖北圣学通
那么,这次九省联考对未来高考考生有哪些启示呢?
1、注重基础,学以致用:
2024年九省联考数学学科通过改变试题设计思路和样式,着力有效遏制猜题、题海战术的蔓延。基本题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就可以解决,不需要研究题。创新题新颖、灵活、标新立异,脱离一般解题套路。试卷打破了试题类型、命题方法、试卷结构的固有模式,增强了试题的灵活性,采用形式多样、多角度的出题方式,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数学技能。回答问题和培训。
考生需要注重教材和概念,打牢学习基础,学会深入思考和学习。
2、稳扎稳打,调整心态,积极备考:
无论题型如何变化,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关键。建议参加2025年高考的同学及时调整心态。
与其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不如聚焦基础,真正理解基本原理,反复研究历年高考真题,了解出题者的命题思路,知道出题者关注什么,考什么,从而反思和调整自己。回顾方法,梳理知识框架,聚焦核心问题,提高效率,扎实工作,积极应对,从容准备。
用户评论
夏以乔木
哇塞,今年高考题变化真大!各省都出了哪些新题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2024年高考卷特点?快来分享一下各省的考试趋势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想看看今年各省的高考卷子,有什么新变化,好提前准备一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听说今年高考卷难度有所提升,各省的具体情况如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今年各省高考卷的侧重点是什么?想了解一下各省的考试方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2024高考,各省的考试难度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想知道今年各省高考卷的特色,能提前了解一下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今年高考题难度变化很大,各省的特点是什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今年各省高考卷都出了哪些新题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2024年高考卷各省有何特点?快来分享一下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感觉今年高考题难度比往年高,想知道各省有什么变化。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想知道今年各省高考卷有什么新的趋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今年高考卷是不是都偏难啊?想知道各省都有什么特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诈
2024年高考卷,各省都有哪些新变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花了素颜
今年各省的高考卷都侧重哪些方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瞒我瞒
今年高考卷的难度和内容都有哪些变化?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各省高考卷的特点是什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听说今年高考卷难度有所变化,想知道具体情况。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今年各省的高考卷都有哪些新的趋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想知道今年各省的高考卷都侧重考查哪些知识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