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司姓氏改为“袁”的扎克伯格能否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

编辑丨白锐

图片来源丨Meta

在10月29日凌晨的Connect大会上,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主题演讲中宣布,公司将正式更名为“Meta”,即元宇宙中的“元”一词。更名的原因很简单:体现公司全面转型元宇宙的战略方向。

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更名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谷歌在这方面是扎克伯格的前辈之一。 2015年,谷歌宣布更名为Alphabet,剥离搜索和Android以外的其他业务,与谷歌并列成为子公司。更名后,谷歌不仅精简了本已臃肿的组织架构,还明确了各业务线的职责。

从根本上来说,小扎更名的操作与谷歌类似:社交媒体Facebook从此沦为与WhatsApp、Instagram、Oculus等子公司同等地位,而母公司Meta则成为总经理的整体业务。公司。

不过,这一次的更名更为彻底。宣布更名后,Facebook不仅给总部园区赋予了新标识,还将美股交易代码从“FB”更改为“MVRS”。 ——可以看作是MetaVerse的缩写,也可以理解为VR将成为该公司未来业务的核心。

至少从名字上看,扎克伯格对于创建虚拟宇宙是有诚意的。

如果你改姓“元”,会不会离元宇宙更近一些?

自今年3月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以来,“元宇宙”成为今年科技行业不可避免的话题。简单来说,这一概念比描述早期互联网的“网络空间”更进一步。它是一个基于抽象信息的可感知、可交互的3D互联网虚拟环境。

如果你对上面的文字没有任何了解,你可以回想一下近两年好莱坞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中描述的场景。早期的《黑客帝国》系列也可以算是元宇宙的“黑化”版本。

事实上,Facebook 呈现的元宇宙愿景与电影有些相似。主题演讲中,小扎身后的场景从日常客厅切换到了虚拟别墅和太空舱。就像与真人打交道一样,他与连接“未来互联网”的其他用户的化身进行交流和互动,将虚拟世界转变为现实,其中的一切都被投射到现实中。

这些场景大多是游戏,但与传统游戏不同的是,玩家的体验不再是把自己投射到固定的屏幕上,而是亲自参与。此外,远程会议、学习、健身等都因为虚拟世界的存在而消除了地域限制。

但想要达到与展示中一样的效果,离不开实时交互、高速传输等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内容生态支撑。但目前来看,实时交互和高速传输技术仍需突破,生态内容也处于概念状态。就连Facebook此前推出的远程会议应用Horizon Workrooms,也被小扎视为元宇宙早期的探索性应用。

也许你也发现了,改姓“元”并不意味着元宇宙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拟宇宙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幻影。

将公司姓氏改为“袁”的扎克伯格能否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

改姓“袁”的目的是什么?

虽然目标遥远,但并不意味着更名后的Facebook在“元界”大概念下不会盈利。

在今年9月举行的2021 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上,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袁文达认为,“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源于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从PC到互联网,再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过去20年的每一个新时代都是由人机交互的变化推动的。”

Facebook之所以在元宇宙概念下如此激进,也与一场人机交互的革命————VR密不可分。

自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 VR以来,一直将虚拟现实作为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但今年,七年的投资似乎有了真正的希望。

据创业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AR/VR相关融资事件58起,总融资规模达约144亿元。 2020年同期,相关投融资事件共计49起,但总募资规模仅为当前的三分之一,约为49亿元。

新一轮投资的主要原因是Facebook去年发布的Oculus Quest 2。这款头戴式VR一体机不仅解决了早期VR设备的运算能力、显示效果等问题,还将入门级VR设备的门槛降低至300美元以下(约1917元)首次。

体验的改善和价格的降低导致了设备销量的爆炸式增长。 Facebook去年第三季度披露,Oculus Quest 2同期出货量是上一代的五倍。该公司还预计,2021年新设备全球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台。据业内人士透露,出货量可能会翻倍。

增强世界博览会亚太区执行总监胡林近日在RTE 2021实时互联网大会上表示,Facebook已经验证了VR设备市场的可行性,今年出货量很可能超过2000万台。

投资界也持类似观点。 Advent Capital投资副总裁陈灿然表示,Oculus Quest的增长曲线与早期iPhone有很多相似之处,Facebook的出货量预期已经超过了iPhone 3G的市场表现。他认为,这款产品的形态真正达到了消费级产品的突破点。

然而交互技术的变革和设备出货量的激增只能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元宇宙能否真正爆发,取决于用户能否获得新的体验,能否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袁文达相信。

对于更名后的Meta来说,VR盈利的临界点尚未到来,公司仍需要更多投资。

此前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扎克伯格在财报发布会上透露,仅VR研发部门就可能让公司全年营业利润减少100亿美元,公司明年将在欧洲招聘1万名研发人员。宇宙工程师。

此外,该公司还将从第四季度开始分别披露其VR/AR研发部门Facebook Reality Labs和广告业务部门的财务数据。与谷歌更名类似,此举使得该公司能够在不影响核心业务数据的情况下继续投资VR技术。

将公司姓氏改为“袁”的扎克伯格能否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

投资VR=探索太空?

2015年到2016年,VR领域经历了一次繁荣,起点同样来自于Oculus。当时,该公司尚未被Facebook 收购,并推出了一款名为Rift 的消费产品,该产品作为台式电脑的交互外设进行营销。但当时主流PC的性能无法带动相关设备和内容,不完善的显示技术也导致用户出现头晕、疲劳等不良体验。 VR的流行只持续了一年,然后就销声匿迹,陷入低谷。

“在上一轮热潮中,业界并没有意识到当时的技术无法满足VR的想象。”经纬中国投资经理于晓毅曾向创源网表示,当时大量底层模组和消费产品厂商出现融资困难。这符合投资者的预期。

不过,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与上一次热潮相比,3D建模、空间感知和尖端显示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VR设备的体验已经进入了可以接受的范围。

从扎克伯格在Connect 大会上的演讲来看,大多数应用仍然是游戏。某种程度上,这也暴露了VR内容生态系统缺乏多样性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VR内容最丰富的游戏销售平台Steam。平台上有8000款独家VR游戏,支持VR的游戏多达25000款。在该平台链接的VR硬件中,50%的设备是Oculus Quest——,这意味着Facebook的大部分设备出货量都被用作Steam平台的嫁衣。

在游戏场景之外,VR应用还很难取得突破。业内人士观察到,Facebook在VR内容建设上的投资回报严重不平衡:“投入了7.5亿美元,但收入却不足1美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VR技术的进步就像太空探索一样,不再局限于造福行业。在狭隘的VR行业之外,技术发展正在带来溢出效应。

“现在的很多技术都是从VR技术发展而来的,比如虚拟制作、预览、实时场景重建等。” HTC Vive亚太区开发者关系总监袁冬表示,相关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剧行业。以2019年播出的科幻剧《曼达洛人》为例。 50%的场景是虚拟拍摄的。

此外,医疗也可能受益于VR技术,胡林就来自这个行业。在深入探索远程医疗诊断相关技术后,他意识到VR可能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形态。

COVID-19疫情加速了远程医疗与VR技术的融合。例如,今年6月,美国VR/AR远程医疗提供商XRHealth宣布获得900万美元融资。该公司将VR 耳机与沉浸式技术相结合,让患者在家中进行咨询。仅去年3月份就实现了1000%的增长。美国疫情得到控制后,公司业务数据仅小幅下滑。

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押注VR。最近的一个案例是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国内VR设备公司Pico。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