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就可以知道剩余价值率,同时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工人在一定时期内为资本家提供的剩余价值有多少。
例如,如果每天工作6小时,必要劳动力为3小时,以1元表示,那么1元就是劳动力的日价值,或者是为购买劳动力而预付的可变资本。
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这1元可变资本可以产生1元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工人每天提供3小时的剩余劳动。
可变资本是资本家购买的全部劳动力总价值的货币表达。
如果一个劳动力每天的价值是1元,那么每天要雇用100个劳动力,就必须预付100元的资金。如果要雇用n个劳动力,则必须预付n元资金。所以:
可变资本价值=劳动力平均值总劳动力。
在劳动力数量价值的情况下,可变资本的数量与就业工人的数量成正比。
如果1元可变资本是1个劳动力每天的价值,那么每天可以生产1元剩余价值。所以:
所以:剩余价值=一名工人1个工作日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总数。
另外,当劳动力价值作为数量值时,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条规则:
剩余价值=预付可变资本额剩余价值率。
换句话说,剩余价值等于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乘以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总数。
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生产一定量的剩余价值时,一种要素的减少可以通过另一种要素的增加来补偿。
如果可变资本减少,则通过按相同比例提高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保持不变。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一个资本家每天要雇用100个工人,他必须预付100元。如果剩余价值率为50%,那么这100元可变资本可以产生50元剩余价值,即1001.5个劳动小时的剩余价值。
用时间进行同样的计算:如果工人每天提供6小时的剩余劳动,则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工人每天提供6小时的剩余劳动,则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对于1.5小时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率为50%。
如果剩余价值率提高一倍,或者工作日从6小时延长到9小时,虽然可变资本从100元减少到50元,但这50元的可变资本仍然可以产生50元的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通过劳动力剥削程度比例的增加来补偿。换句话说,就业人数的减少可以通过按比例延长工作日来补偿。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资本所能榨取的剩余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者的数量。
相反,如果剩余价值率下降,只要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或者按比例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就保持不变。
但如何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或延长工作日来补偿工人数量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无论劳动力价值多少,无论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还是10小时,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总是少于24小时,工人的劳动时间不可能全部是剩余劳动时间。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假设3小时的劳动等于1个劳动力的日产值。也就是说,为了补偿购买劳动力预付的资本价值,每天需要3个小时的劳动。
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6小时,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条件下,资本家每天可以用500元可变资本和500名工人生产500元剩余价值,即3×500个劳动小时。残值。
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9小时,虽然剩余价值率变成了200%,但资本家却将工人数量从500人减少到100人。此时,工人只能生产200元剩余价值,即6 100工时。的残值。
资本家不可能把工作日延长到24小时,从而将剩余价值率提高到700%。即使可能,工人也只能生产700元的剩余价值,还不如原来500名工人6小时生产的1000元。元的残值。
因此,在一个工作日内,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总是有一个不能超过的上限。资本家要想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只能增加工人的数量,即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数量。
这样就形成了剩余价值第二定律:雇佣工人数量的减少可以通过劳动力剥削程度的增加来补偿。
由上述两个定律,可以导出第三个定律:当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与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数量成正比。因为剩余价值的多少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的多少。
如果剩余价值率确定了,劳动力的价值或者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了,那么可变资本越大,产生的剩余价值就越大。
如果工作日及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限度是确定的,那么资本家在生产中获得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多少,就取决于他所促进的劳动的多少。
然而,根据上述假设,资本家所提倡的劳动量取决于他所剥削的劳动力数量,即他所剥削的工人数量,而他所剥削的工人数量又是由他所剥削的工人数量决定的。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
当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确定后,剩余价值的数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成正比,即与劳动力总数成正比。
然而,资本家将他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这就是他的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这形成他的可变资本。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虽然生产方式相同,但资本分为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同一生产部门内,这个比例随着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化,无论资本分为不变资本还是可变资本,无论后者与前者的比例是多少,上述规律都不会受到影响。
因为不变资本的价值虽然出现在产品的价值中,但并没有形成新的产品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1000名木梳工所需的木材、工具、空间当然比100名木梳工要贵得多。
但无论这些额外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增加、减少还是保持不变,无论是大还是小,都不会对劳动力的增值过程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上述规律有这样的形式:当劳动力的价值确定,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相同时,不同资本所生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数量是不同的,这些资本的可变部分(劳动力部分)。与数量成正比。
从剩余价值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雇佣工人的数量是决定剩余价值多少的重要因素。要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就需要预付一定的资金。
因此,货币兑换资本必须有一个最低限度。只有当预付资本达到这个最低限度时,货币才能转换成资本,货币所有者才能成为资本家。
残值率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前两个比率是价值比率,第三个比率是产生剩余价值所需时间的比率。它们都用来表示剩余价值率。因此,它们可以互相替换,但概念上是不同的。有严格的区别。
从本质上讲,这些公式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已经确立,但是。它不是当时有意识地制定的。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我们研究以下限制寿命的公式:
在这里,相同的比率以劳动时间的形式和体现劳动时间的价值的形式交替出现,而这些价值以产品的形式表达。
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价值只能理解为工作日的价值,并不包括产品价值的恒定部分。
在第二个公式中,剩余价值率表现为一种虚假现象。例如,假设工作日为12 小时。根据我们前面例子中的其他假设,实际的劳动力剥削程度可以表示为以下比率:
然而,根据公式2,我们得到的比率是:
这两个推导公式实际上表达的是:工作日或其价值产品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分配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我们把这些公式视为资本自我增值的直接表现,我们就会得出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永远不可能达到100%的错误结论。
因为在一个工作日中,剩余劳动永远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永远只能是价值产品的一部分。只有当剩余劳动力等于工作日时,才能达到100%的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剩余劳动占据了整个工作日(这里是指一周劳动或一年劳动等的平均天数),那么必要劳动必然为零。
但是,如果必要劳动力消失了,剩余劳动力也就不复存在了。剩余劳动只是必要劳动的函数。因此,在这个推导公式中,剩余价值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的极限,更不用说提高它了。
将价值产品分为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两部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这种表征模式掩盖了资本关系的特殊性质,即可变资本与活劳动力的交换,以及相应的工人与产品的分离。
资产阶级用合作关系的幻想来掩盖资本关系的本质。就好像工人和资本家在这种协作关系中地位平等,都按照产品不同构成要素的比例分配产品。
本质上,公式2可以随时转化为公式1。
例如,假设剩余劳动6小时,工作日12小时,则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工作日12小时减去剩余劳动6小时,即:
我们得出的第三个公式是: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酬劳动是剩余劳动,有酬劳动是必要劳动。它们只是这个公式的流行表达。
资本家用所支付的劳动力价格的价值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作为交换获得对活劳动力本身的控制。他把这部分劳动力的利用分为两个时期: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在必要劳动期间,工人只生产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产品。这样,资本家预付资本购买劳动力后,就会得到同等价格的产品。这就像资本家以相同的价格在市场上购买现成的产品一样。
在剩余劳动力时期,工人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属于资本家,但资本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资本家免费获得这种劳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剩余劳动可以称为无偿劳动。
因此,资本家的本质就是控制无偿劳动并占有一切剩余价值。无论是后来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还是其他特殊形式,本质上都是无偿劳动。化身。
用户评论
哭花了素颜
哇,终于搞懂了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数量的区别,感觉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又进了一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真是太深刻了,让我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有了新的认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简单易懂的解释,让我对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数量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感觉有点难理解,但还是收获不少,要多思考多练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有很大帮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作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真是太贴心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家的爱豆是怪比i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数量,这真是资本主义的秘密武器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受益匪浅,以后再看新闻的时候,就能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原来利润的秘密就在这里,真是涨知识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需要多花时间去消化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分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作者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让我对剩余价值理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学习了学习了,以后要多关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数量的变化。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感觉这篇文章对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文章内容很丰富,但感觉有些地方需要再细化解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对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数量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看了这篇文章,我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深奥,不过我会继续学习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学习了,以后要更加关注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