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一名考生在高考数学考试过程中,用手机拍摄试卷并上传至查题APP,被工作人员发现并向相关部门举报。6月8日,黄陂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6月7日晚,考区组织对考场进行视频回放,确认考生吴某某携带手机进考场拍摄试卷存在违规行为,且监考人员存在入口安检和监考问题。根据目前调查情况,该监考人员已被暂停高考监考资格,区纪检监察部门将对相关人员的失职失责问题作进一步查处。违规考生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其所报名考试的各阶段、各科目成绩作废,并根据后续调查结果作出进一步处理。
↑微博截图。
据了解,该考生在拍摄试卷时,暴露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最终不仅没能找到答案,还留下了“犯罪线索”。
此次作弊事件存在一些疑点,比如考生拿出手机拍照时,监考老师有没有发现并阻止?为何上传照片时手机还有信号?
据悉,黄陂区招生办回应称,考生之所以能用手机上传试题,是因为5G信号屏蔽存在漏洞。这个解释有一定说服力,但这个“作案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相关部门需要做出更多解释,不仅要让公众了解这起作弊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也有助于各地总结经验,堵塞一切技术漏洞。
对于高考来说,公平永远是第一要求,高考中的反作弊措施也一直都是最严格的。近20年来,高考监考在采用新技术方面相当前卫,指纹、摄像头、人脸识别相继被运用到高考场景中。对于试卷保护、考试环节相互监督也有着完善的制度设计。
另一方面,“德高望重,恶高望重”的说法仍然存在,总有人试图寻找漏洞,结果可能是,即使整个系统运行正常,如果“人”这个环节出现失误,最后还是能掩盖真相。虽然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最重要的还是掌握这些技术的具体人。
湖北这名考生的作弊行为,也体现了“人”的极度重要性。他拿出手机拍照,有两种可能——贿赂监考老师(从目前的报道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小),或者监考老师过于依赖技术而“粗心大意”,以为没人可以带手机进去,在安检、考场等环节出现失误。其实,“人”的作用更关键。
有点搞笑的是,这起挑战作弊事件最终还是被曝光了,考生上传了自己拍的试卷,信息却被曝光,被查题APP的工作人员发现并截图举报。这也告诉人们,作弊没有捷径可走,各类辅导APP或许是日常学习的帮手,但绝不是考试作弊的“帮凶”。
这位考生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对高考监考系统的一次考验。它提醒我们,技术的完善为考试的公正提供了基础,但依然不是一切。单纯依靠技术永远无法“防人心”。无论是考场,还是整个考试录取过程的监管,都不能单纯依靠技术。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在APP后台发现线索的工作人员,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