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地理位置及特点【新西兰地理位置世界地图】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新西兰地理位置及特点【新西兰地理位置世界地图】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新西兰地理位置及特点【新西兰地理位置世界地图】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新西兰全国只有一种气候类型,却分布有三种陆地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都会表现出“整体性”,也就是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就陆地自然带而言,其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的气候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由于热量、降水和光照等要素的不同,就会对应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新西兰的三种陆地自然带分布

具体而言,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通常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很多时候,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似乎呈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实际上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的对应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十分复杂。今天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位于大洋洲的岛屿国家新西兰。新西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方向,纬度位置大约为南纬34°至南纬48°左右,地处温带地区,由于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新西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新西兰的陆地自然带就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呢?其实不然,新西兰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有三种,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加上周围海域广阔,气候海洋性明显,热量较同纬度大陆地区偏高,热量较为充足,因而分布着终年常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新西兰北岛森林风光

而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由于纬度在南纬42°以南地区,对应我国相当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纬度,属于典型的温带地区,不过同样海洋性十分明显,气候终年温和。由于,南岛上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存在,导致岛上东西两侧自然带各不相同。

新西兰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南岛西侧,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由于受到地形的抬升,水汽冷却凝结,降水丰富,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岛的东侧地区,由于地处南阿尔卑斯山脉以东,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西风带翻越南阿尔卑斯山脉后,空气水分含量较少,加上做下沉运动而增温,形成暖干的空气,从而出现“焚风效应”,降水十分稀少。

新西兰南岛温带落叶阔叶林风光

由于南岛东部地区降水稀少,因而分布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这里的植被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叶片面积较小,叶片内卷,以适应干旱的气候。

新西兰南岛草原风光

新西兰,为什么这么美?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在遥远的南半球

有一片“遗世独立”的土地

新西兰

它偏居南太平洋一隅

即便与最近的澳洲大陆

相距也超过1500千米

可谓远离尘世喧嚣

(新西兰的位置,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是人类最晚定居的土地之一

在此前的漫长岁月里

万家灯火与它无关

红尘世界与它无关

有的只是

无声矗立的巍巍高山

一望无尽的茫茫沧海

这也让它的自然风光

极其原始、极其纯净

正所谓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得

(新西兰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暗夜保护区/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面积达4367平方千米,摄影师@阿五在路上)

以至于

作家笔下的传说

人们想象的神话

一度在这里成为现实

(著名的《指环王》在新西兰有20个主要的取景地;下图为霍比特屯,摄影师@杨婷婷)

一座与世隔绝的沧海孤岛

一个一尘不染的天堂之国

那么究竟是什么

塑造了这样一个新西兰?

新西兰的陆地面积

约26.8万平方千米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

占比高达75%

从高空俯瞰

大地之上如同虎踞龙盘

面积最大的两座岛屿南北相持

尤为引人瞩目

人称“北岛”“南岛”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两大板块的分界线沿两岛穿行而过

并在两岛之上

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

(新西兰的地形,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其中之一

便是生于碰撞的火山世界

数千万年前

北岛与古陆分离形成岛屿

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下方俯冲

岛屿亦随之逐渐隆起扩大

在板块俯冲的巨大能量下

岩浆在地下深处不断积聚

直至冲破地表、喷薄而出

在北岛之上形成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火山

甚至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旁

也能一睹火山的真容

(奥克兰边的伊甸山/Mount Eden,距离奥克兰CBD仅4千米,是一座休眠火山,摄影师@陈灿铭)

而中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带

更是有大量火山集中分布

被称为

中央火山高原

(新西兰北岛主要火山分布,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其中最为声名显赫的

莫过于地处高原中心的

陶波湖

(Lake Taupo)

这是新西兰最大的湖泊

湖面面积达616平方千米

几乎是100个杭州西湖的大小

目之所及处

碧涛万顷、波光粼粼

而风平浪静的水面下

却蕴藏着强大的能量

大约26500年前

这里发生了一次超级火山喷发

其规模在上下7万年间可谓空前绝后

数百平方千米的土地随之坍塌

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就此形成

这便是陶波湖的雏形

在陶波湖西南角

则是著名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这里不到20千米的距离内

连续分布着三座活火山

包括

顶部宽而平坦的

汤加里罗火山

(Mount Tongariro)

(右侧平顶的为汤加里罗火山,图片来源@VCG)

呈现优美锥形的

瑙鲁霍伊火山

(Mount Ngauruhoe)

以及北岛最高峰

鲁阿佩胡火山

(Mount Ruapehu)

其中

鲁阿佩胡火山的最高海拔

达到2797米

山顶常年积雪覆盖

是新西兰最大的滑雪胜地

汤加里罗山

则在古老的神话里

从众山间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举俘获了“女神”的芳心

而落败者则被驱逐

从此远离中央地带

其中一位便是

埃格蒙特峰

(Mount Egmont)

(埃格蒙特峰也称塔拉纳基山/Mount Taranaki,为休眠火山,拥有对称的锥形山体,摄影师@丁逸峰)

它孤独地耸立于北岛西海岸

至今“孑然一身”

从高空俯瞰

熔岩和水流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以此为中心的埃格蒙特国家公园

境内的森林郁郁葱葱

在大地上形成规则的圆形

与周边密密麻麻的农田

产生极为强烈的对比

(埃格蒙特峰所在位置,其周边规则的绿色圆形是国家公园的边界,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而在另一头

陶波湖的东北部

则是以罗托鲁阿市(Rotorua)为中心

长约240千米、宽约48千米的地热区

这里遍布着

雾气缭绕的温泉

蒸汽迸发的气孔

汩汩冒泡的泥浆池

以及随时可能喷薄而出的间歇泉

由于地热活跃、蒸汽翻腾

人称“地狱之门”

(请横屏观看,“地狱之门”在新西兰一般指蒂基蒂尔/Tikitere地区,下图为罗托鲁阿,图片来源@VCG)

温泉中的含硫物质

在泉池中缓慢沉积

加之特殊的微生物作用

共同形成斑斓夺目的色彩

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

气泡从池底源源不断地升起

“香槟池”便由此得名

(Champagne Pool)

(香槟池内平均水温在73-75℃,深处的水温可高达260℃,摄影师@张力)

南半球规模最大的

波胡图间歇泉

(Pohutu Geyser)

平均每小时喷发1-2次

喷发高度可达到30米

水柱冲天、蔚为壮观

而由这片地热区向东北方延伸

直至离开海岸约50千米处

则是一座特殊的岛屿

怀特岛

(White Island)

即便露出海平面的

仅是直径约2千米的火山口

但嘶嘶冒烟的气孔

和随处可见的硫矿

却时刻提醒着到访的人们

这是新西兰最为活跃的火山

(怀特岛,其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发生在2017年9月,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众多的火山

造就了众多的火山湖

当水流从这些湖泊中溢出

自高原中心一路顺势而下

便形成大量

跌落的瀑布、湍急的河流

直至注入四面环绕的海洋

(新西兰北岛的主要水系分布,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例如以陶波湖为源头

诞生了新西兰的第一长河

怀卡托河

(Waikato River)

它全长425千米

一路朝西北方向奔腾而去

(怀卡托河,图片来源@Destination Great Lake Taupō)

在山区

河流跌落悬崖

形成声势浩荡的瀑布

而离开山区

经过长年累月的冲积

便造就了沃野千里的

怀卡托平原

至今仍是新西兰

最重要的农牧业区之一

总而言之

北岛的山、水、土地

几乎可以说是

因火山而生、因火山而盛

而与之毗邻的南岛

尽管只与北岛

间隔着数十千米的海峡

却又是另一番天地

北岛并不缺白雪皑皑的雪山

但却罕见冰川的踪迹

仅有最高峰鲁阿佩胡火山附近

分布有18条小型冰川

长度均不超过1.6千米

然而在南岛

冰川数量则高达3000余条

最大长度可超过20千米

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

都令北岛望尘莫及

而其中绝大多数冰川

均分布在一条大型山脉之上

(新西兰南岛的冰川分布,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条冰川广布的山脉

同样因板块碰撞而生

数千万年前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上

两个岛屿在碰撞中合二为一

留下常年活跃的大型断裂带

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

长度绵延约500千米

几乎占据半个南岛的

南阿尔卑斯山脉

(Southern Alps)

山脉之上

26座雪峰高耸矗立

其海拔均超过3000米

较之北岛的山峰更加宏伟

新西兰的最高峰亦坐落于此

库克山

(Mount Cook)

海拔达3724米

在毛利语中被称作

“穿云之山”

(库克山,毛利语中称奥拉基/Aoraki,即“穿云之山”,摄影师@鱼头yutou)

而在库克山国家公园

约7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几乎集中了新西兰所有

3000米以上的山峰

有如众山朝圣、众星拱月

(请横屏观看,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1953年建立,摄影师@阿五在路上)

公园内超过40%的地表

都被大大小小的冰川覆盖

包括位于库克山东部

规模居于众冰川之首的

塔斯曼冰川

(Tasman Glacier)

其长度达23.5千米

厚度更是接近600米

冰川以磅礴之势

从高山之上倾泻而下

占据了整个公园约1/7的面积

(塔斯曼冰川,图片来源@VCG)

更为特别的

则是位于山脉西侧的

福克斯冰川

(Fox Glacier)

(福克斯冰川,图片来源@VCG)

以及弗朗兹·约瑟夫冰川

(Franz Josef Glacier)

它们自南阿尔卑斯山脉起

不断向西海岸蜿蜒而下

冰川末端所到之处

海拔仅有约300米

几乎接近海岸旁的温带雨林

这也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

最易到达的冰川之一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图片来源@VCG)

实际上

在数万年前

南岛的冰川规模

远比今日更加庞大

天长日久的冰川作用

不断侵蚀山体、重塑地表

随着冰川消融、海水入侵

便形成了独特的峡湾景观

其中尤以南岛西部至西南部的

峡湾地区(Fiordland)

最为闻名遐迩

其山峰尖锐、崖壁陡峭

如同刀劈斧凿

令人叹为观止

(请横屏观看,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图片来源@VCG)

另一方面

由于各类冰川作用

山脉各处形成了大量冰川湖泊

和北岛上圆润的火山湖不同

这里的湖泊大多形状狭长

如同镶嵌在山谷之中

(特卡波湖/Lake Tekapo属于冰川堰塞湖,是由冰川沉积物形成的天然堤坝,横向阻塞河谷形成的湖泊,摄影师@阿钉)

其中

湖面弯折呈“S”型的

瓦卡蒂普湖

(Lake Wakatipu)

最大长度达75千米

最宽处却仅有5千米

是新西兰最长的的湖泊

而坐落在其北岸的

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小镇

昆斯敦

(Queenstown)

小镇临湖而建

四围群山环抱

山水相依、风景如画

宛如世外桃源

(昆斯敦,也称皇后镇,摄影师@张力)

另一独特的冰川湖

则是接近南岛西南端尽头的

蒂阿瑙湖

(Lake Te Anau)

它是南岛最大的湖泊

其面积仅次于陶波湖

但深度却超过陶波湖的2倍

这也让它拥有整个大洋洲

最大的淡水储量

(蒂阿瑙湖,湖泊深度达417米,图片来源@VCG)

此外

古老的冰川作用

在湖泊的西岸形成了

三条狭长曲折的槽谷

形态如同三条触手

在山地间不断延伸

数千条冰川

不计其数的湖泊

成为了南岛之上

重要的流水之源

(雪山下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摄影师@k教授)

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为轴

众多河流由此顺势而下

一路奔向四周的海洋

(北岛水系的中心是中央火山高原,而南岛水系的中心则是线形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在山脉东侧

由于地势宽阔平坦

加之河流长年累月的冲积

便诞生了辽阔的

坎特伯雷平原

(Canterbury Plains)

以及

奥塔戈地区中

星罗棋布的山间谷地

它们是新西兰最大的粮仓

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产地

以及极为优质的天然牧场

(雪山脚下的牧场,图片来源@VCG)

当然

山的塑造并不止于此

位于南纬40°附近的新西兰

正处于西风带的控制之下

气流裹挟着大量水汽

从海上自西向东而来

然而南北延展的山脉

却如同一道超级屏障

将水汽阻挡在山脉西侧

形成了一个潮湿多雨的世界

其年降水量最高可达16000毫米

即便在世界范围内

也实为罕见

(南阿尔卑斯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极其湿润的环境下

广袤的温带雨林

将地表覆盖得严丝合缝

放眼望去万木葱茏

与此同时

大量的降雨汇聚成流

从陡峭的崖壁上飞漱而下

形成众多瀑布

(米尔福德峡湾中的斯特林瀑布/Stirling Falls,落差达155米,摄影师@崔永江)

其中尤以峡湾地区的

萨瑟兰瀑布最为壮观

(The Sutherland Falls)

它的高度达580余米

相当于一座100多层的摩天大楼

(萨瑟兰瀑布,图片来源@VCG)

而反观山脉东侧

气流千辛万苦地翻越山脉

水汽早已丧失大半

于是在山脉东部

气候更为干燥炎热

一些地区的年降水量

甚至低于380毫米

和中国的呼和浩特相当

(山脉东侧更为干燥少雨,图片来源@VCG)

至此

北岛的火山地热

南岛的雪峰冰川

共同塑造了新西兰土地上

最主要的自然景观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的伟大创造

将由海洋来完成

隔绝

作为一个岛国

新西兰四面环海

海陆相接之处

是曲折的海岸

也是陆地的尽头

海水向陆地内延伸

如同向下生长的根须

形成崎岖的峡湾

陆地向海洋中延伸

如同向外探索的触手

形成突出的岬角

(南岛的努盖特角/Nugget Point,图片来源@VCG)

在海水旷日持久的冲刷下

岸边的岩石被重塑

呈现出独特的造型

(教堂湾,摄影师@丁逸峰)

曾经深埋于地下的奇特圆石

逐渐出露地表、重见天日

(摩拉基圆石/Moeraki Boulders,摄影师@刘世辉)

超过15000千米的海岸线

宣告着陆地边界的终结

而早在大约6000万年前

新西兰所在的大陆板块

就与其他大陆彻底分离

广袤无垠的海洋四面合围

这场“隔绝”便开始了

自此

“离群索居”的新西兰

逐渐与其他大陆分道扬镳

走向了截然不同的

生命演化进程

今天这里

90%的淡水鱼类

82%的维管植物

以及71%的鸟类

都属于全球独一无二的物种

(新西兰也是全球企鹅种类最多的国家,下图为黄眼企鹅,为新西兰本地物种,图片来源@VCG)

人迹罕至的丛林

偏远崎岖的海湾

与世隔绝的离岛

为它们保留了一方隐秘的家园

(拍摄于凯库拉半岛海滩,摄影师@冀晓舟)

身形魁梧的贝壳杉(Kauri)

是世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其历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

它拥有极为粗壮的树干

现存者中最大周长超过16米

直径超过5米

而在人类到来之前

长达近千万年的时间里

除了陆地上的3种蝙蝠

海洋中的鲸鱼、海豚、海豹等

新西兰并没有

任何哺乳动物的踪迹

(凯库拉的鲸鱼,图片来源@VCG)

在缺少天敌的条件下

部分鸟类甚至放弃了飞翔

转而占领陆地

例如

外表酷似猕猴桃的

几维鸟(Kiwi)

(实际上猕猴桃/Kiwifruit是后期人类引进的物种,因长得像几维鸟而得名,几维鸟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图片来源@VCG)

长着猫头鹰面孔

身形滚圆的

鸮鹦鹉(Kakapo)

(鸮鹦鹉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新西兰特有,是IUCN极度濒危物种,图片来源@VCG)

以及

羽毛呈现“五彩斑斓的黑”

双脚和喙鲜红而粗壮的

南秧鸡(Takahē)

(南秧鸡,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后在新西兰再次被发现,IUCN濒危物种,图片来源@VCG)

直到公元1200-1300年

大约是中国的南宋时期

人类才首次踏上这片土地

随后哺乳动物也被带入

从此打破了原始的生态平衡

森林覆盖率大幅减少

近一半本地脊椎动物灭绝

其中包括51种鸟类

(灭绝的恐鸟和哈斯特鹰,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固然令人惋惜

但与此同时

漂洋过海到来的人类

和随之而来的新物种

却也为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

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机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毛利人为代表的早期定居者

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直到1769年

第一批英国殖民者跨洋而来

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也因此改变

凭借着

广袤的丛林

肥沃的原野

丰美的草场

人们砍伐森林

开垦农田、放牧牛羊

加之贮存、运输技术的升级

从木材到谷物

羊毛到矿产

肉制品到乳制品

都从这里络绎不绝地

运往遥远的大洋彼岸

(1882年,利用冷藏运输,新西兰开始向英国出口肉制品和乳制品;下图为埃格蒙特峰山脚下的奶牛们,图片来源@VCG)

自19世纪中期起

各类货物的出口

为新西兰的社会发展

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时至今日

即便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

多数出口货物的价格下跌

但出口产值在全国GDP中

占比依然可达20%以上

出口地覆盖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

千万年前

是海洋令新西兰与世隔绝

千万年后

依然是海洋

让新西兰重新拥抱世界

(奥克兰的码头,摄影师@ckh加蛋蛋)

而随着人口和财富聚集

在重要的港口地区

一座座现代化都市

随之拔地而起

自然界丰厚的

水力和地热资源

则成为了关键的电力来源

为全国提供了3/4的电力

最大的城市奥克兰

高楼林立、灯火通明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提出,综合生产、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下图为奥克兰,摄影师@suki)

加上地处北岛南岸的首都惠灵顿

南岛东岸的克赖斯特彻奇

这三座规模最大的城市

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

(奥克兰皇后街,摄影师@陈可涵)

随着新西兰的声名鹊起

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

2018年

国际游客的旅游消费额

几乎与畜牧业产品的出口产值相当

而根据新西兰政府的预测

未来前往新西兰的游客人数

仍将以超过4%的速度持续增长

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孤岛”

因为人类的到来

有了全新的色彩

(瓦纳卡湖畔的小镇,摄影师@张力)

然而

随着现代交通日益发达

人类的足迹日益扩张

所谓的“世外桃源”

也许终将越来越少

所谓的“沧海孤岛”

注定不再与世无争

(2019年3月15日,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大的枪击案件,死伤者共百人;下图为事件发生8天后,当地民众悼念遇难者,图片来源@VCG)

今天的新西兰

仍是那个由火山、冰峰、海洋

所创造的纯净天堂

亦是那个由人类文明

所点缀的喧嚣红尘

(天堂在左,红尘在右,拍摄于昆斯敦,图片来源@VCG)

但明天的新西兰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

只能留待人们自己解答

创作团队

编辑:王昆

图片:余宽&刘白

设计:郑伯容

地图:巩向杰

审校:云舞空城&王朝阳

封面图片来源:VCG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Peter Ballance. New Zealand geology[M].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2009.

[2] 王章辉. 新西兰[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 孤独星球 · 新西兰[M].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5.

[4] 李金龙. 国家地理百科 · 新西兰[M]. 远方出版社. 2005.

[5] 刘樊德. 今日新西兰[M]. 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6] New Zealand Geographic Magazine.

[7] Wikipedia: New Zealand.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地理冷知识——新西兰

“蓝色星球上最孤独的国家~”

一个并时常被提起的国家新西兰,也是移民旅游的首选国家,印象中的新西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发达国家,看了第一个B站上的两颗太阳的视频,印象又加深了一层,视频的结尾两句话:“新西兰,虽然孤悬在南太平洋的深处,却在其独特壮美的风光职工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人们享受着自由安逸的生活,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果然,我是写不出这种文采斐然的句子的。 一直以为新西兰是和澳大利亚相邻的,但是实际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隔海相望,隔着1600公里,难道被誉为最孤独的国家了。

新西兰人口500多万,70%为欧洲后裔移民,其他为毛利人,这里分为了南北岛,南北岛之间是库克海峡,南岛因为靠近南极,其中的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基督城也是人们前往南极的门户城市之一,基督城里面很多哥特式的建筑,有着浓厚的欧式色彩,还是因为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国旗上都保留着英国国旗的元素。看视频一圈下来,新西兰给我的印象就是大洋洲的地大物博,自然风光绝美以及因其地广人稀,有着没有被污染的纯天然的世界级别绝美的风景,峡湾,山峦,海洋,森林,草原,都保留着最原始的特色,和欧洲又是不一样的美~

看b站上人家发布的关于新西兰旅游的视频,有个比较印象的景点就是徒步冰川的项目,冰洞、冰拱、冰隧道、冰城堡…在冰洞里穿行感觉有些梦幻,其他的像库克山,皇后镇的雪山风景还是很美的,额,此时突然觉得已经词穷了,脑子里的感觉就是世界风景大同小异,看起来好像已经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了,写到这里被人看到了会不会又有人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到过实地旅游,坐井观天,

。情绪,认知影响人看待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角度,开心和不开心看待同一座山的感觉不一样,以前和现在看待同一座山的感觉又会不一样,世间事物其实都是自我认知在上面的投射。

惠灵顿

惠灵顿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虽然是新西兰的首都 ,但是人口只有45万,而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其实是奥克兰,人口162万,惠灵顿矗立在海边,被认为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城市之一,也被叫做“西风之城”,此时想到了惠灵顿牛排(Wellington Steak),这个是据说因为亚瑟·韦尔斯利,作为英国王室加封的第一代惠灵顿公爵, 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取得胜利,在庆功宴上的主菜便被为惠灵顿牛排,英国许多商品皆以公爵为名,这是名字由来的说法之一,还以为这个是出自新西兰的首都。

奥克兰

据说,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语言中,奥克兰的意思是指「纯洁的少女和一百个情人」。 奥克兰有\\”风帆之城\\”的称号,新西兰最大的城市,这地标级的建筑也是位于奥克兰,之前还以为奥克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是无知呀,美国加州有个城市也叫奥克兰。

基督城

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华人简称为基督城,新西兰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奥克兰和惠灵顿,是新西兰的“花园之城”,也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建筑风格确实很欧式,对欧式的建筑有点审美疲劳了~竟然感觉有点平平无奇~

福克斯冰川

穿越冰川这个玩法还不错~

指环王取景地

这小房子还是蛮可爱的。

怀托摩萤火虫洞

据说这个钟乳石洞已经有1.5万年的历史了。里面的萤火虫只有只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才有,遇到光线和声音无法生存。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确实很梦幻很美很独特。

皇后镇

皇后镇 ,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美丽小镇,皇后镇之名源于殖民者认为此处风景秀丽应属女王所有,由此得名皇后镇。人间伊甸园。

其他景点

雷因格海角

Mt. Taranaki ,这里被成为新西兰的富士山,确实很像

罗伊峰(Roys Peak)

库克山国家公园:词穷,人间仙境,绝美!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新西兰地理位置及特点【新西兰地理位置世界地图】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用户评论


傲世九天

一直很喜欢新西兰的风景!从世界地图上看,它离家还真远啊,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那些广袤的花园和高耸的雪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这篇博文介绍得很详细,我之前只知道新西兰是个岛国,但没想到还有南北两岛,地理位置真的很独特,感觉就像是一块漂浮在太平洋上的绿洲!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看了地图后才知道 新西兰 其实离中国还挺远的,不过看看那些壮丽的雪山和温泉资源啊,想想就想去游玩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新西兰地理位置实在太棒了!远离大陆污染,环境宜人,难怪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天堂岛屿。如果条件允许,我真想买个小木屋在那里住下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世界地图上看得出新西兰是一个拥有多个火山群的地区,这使得它的地势非常多样化,也孕育了丰富的温泉资源。怪不得新西兰被称为“冒险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觉得这个博文比较枯燥,地图看着也很一般,能不能加入一些更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呢?感觉缺乏吸引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喜欢那些火山形成的海湾景色,尤其是南岛的壮丽景观,看了都让人流口水。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真的很优越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我本来想去澳洲旅游,但朋友推荐我去新西兰了,说那里的自然风光更好。看来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确实很有优势,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新西兰地理位置远离繁杂的都市生活,气候温和宜人,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那里定居,想找个地方静心修行,似乎新西兰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从世界地图上看,确实能感受到新西兰和其他国家地处偏远的位置,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它的文化和风俗与其他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我倒觉得这博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新西兰的地形图,什么都没讲到它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啊?太单薄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哽咽

看到那些高耸的山峰和碧绿的草原,脑海中就浮现出骑马、爬山的场景画面, 新西兰 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适合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新西兰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但从地图上看离我的家乡太远了! sigh…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这篇博文挺有用的,让我知道了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和岛屿构成情况。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新西兰人文和文化方面的文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如果想要避开城市喧嚣,享受宁静舒适的生活,新西兰绝对是值得考虑的地方!不过离我工作地点太远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虽然偏远,但我想这也是它保持独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味

地图上看到的火山地形是不是也预示了什么? 希望新西兰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新西兰啊!从世界地图上看就知道得离家远了,但我想去那里看看世界上最纯净的海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看了这个博文我才意识到新西兰的地势非常独特。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去那里亲自体验那些山峰、峡谷和海岸线的美景!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